土地利用景观格局的稳定性研究——以常德市为例

被引:50
作者
彭保发
陈端吕
李文军
王亚力
机构
[1] 湖南文理学院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
关键词
土地利用; 景观格局; 稳定性; 常德市;
D O I
10.13249/j.cnki.sgs.2013.12.040
中图分类号
P942 [中国自然地理]; P901 [景观学、区域论];
学科分类号
0705 ; 070501 ;
摘要
从景观类型组成、斑块特征和景观异质性3个方面分析景观格局特征的基础上,运用主成份分析,根据格局指标对保持结构与功能的能力,建立景观稳定性综合评价模型,对土地利用景观稳定性评价。结果表明,①对于土地利用景观格局,林地和耕地是常德市主要的景观类型,构成了区域的景观优势,是调控土地利用格局稳定性的主要组成部分。土地利用景观整体格局中耕地占优势,斑块相对均匀,对景观总体空间格局影响较大,其他农用地、牧草地、未利用地、居民点工矿用地居次。从总体来看,景观多样性复杂,优势度和均匀度明显,具有较高异质性;②通过区域土地利用稳定性的分析评价,常德市土地利用景观稳定性整体上具有明显差异。桃源县有最高的景观稳定性,然后依次为石门、澧县、鼎城、临澧、汉寿5县(区)。武陵区土地利用景观稳定性最低,主要是景观结构方面的斑块多样性低,景观类型单一。
引用
收藏
页码:1484 / 1488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基于RS和GIS的济宁市土地利用变化及生态安全研究 [J].
吕建树 ;
吴泉源 ;
张祖陆 ;
刘洋 .
地理科学, 2012, 32 (08) :928-935
[2]   基于相关-主成分分析的人的全面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J].
迟国泰 ;
曹婷婷 ;
张昆 .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12, 32 (01) :111-119
[3]   景观动态研究概述 [J].
刘惠明 ;
林伟强 ;
张璐 .
广东林业科技, 2004, (01) :67-70
[4]   北京东灵山地区景观格局及破碎化评价 [J].
马克明 ;
傅伯杰 .
植物生态学报, 2000, (03) :320-326
[5]   景观生态学——概念与理论 [J].
邬建国 .
生态学杂志, 2000, (01) :42-52
[6]   卧龙自然保护区大熊猫生境破碎化研究 [J].
陈利顶 ;
刘雪华 ;
傅伯杰 .
生态学报, 1999, (03) :3-5
[7]   景观生态学与生物多样性保护 [J].
李晓文 ;
胡远满 ;
肖笃宁 .
生态学报, 1999, (03) :111-119
[8]   北京东灵山地区森林的物种多样性和景观格局多样性研究 [J].
马克明 ;
傅伯杰 ;
周华锋 .
生态学报, 1999, (01) :3-5
[9]   GIS中实用化矢量栅格一体化技术实现 [J].
常燕卿 ;
刘纪平 .
中国图象图形学报, 1998, (06) :50-53
[10]  
景观生态学[M]. 科学出版社 , 肖笃宁等 编著,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