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科学工作假说(Working Hypothesis)是科学创新的基础
被引:12
作者
:
刘东生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刘东生
机构
:
[1]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来源
:
第四纪研究
|
2006年
/ 05期
关键词
:
科学工作假说;
科学创新;
D O I
:
暂无
中图分类号
:
P53-2 [];
学科分类号
:
070903 ;
摘要
:
中国第四纪研究委员会成立50年来,第四纪科学已进于一个新的后第四纪研究时代了。显著的特点是研究工作由描述性向理念性,由区域性向全球性,由学科性向系统科学性迈进。在此过程中“科学工作假说”的不断出现,是促进其生长的动力。在1950年代对中国黄土成因的许多不同的假说促进了后来中国黄土研究的发展。当前中国第四纪研究的许多关于全球变化问题的科学假说,将开辟一个第四纪研究的新时代。
引用
收藏
页码:673 / 677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开展“人类世”环境研究,做新时代地学的开拓者——纪念黄汲清先生的地学创新精神
[J].
刘东生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
刘东生
.
第四纪研究,
2004,
(04)
:369
-378
[2]
中国的黄土
[J].
刘东生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刘东生
;
张宗祜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张宗祜
.
地质学报,
1962,
(01)
:1
-14+106
[3]
关于中国黄土的成因问题
[J].
B.H.帕夫林诺夫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莫斯科地质勘探学院
B.H.帕夫林诺夫
;
于丕休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莫斯科地质勘探学院
于丕休
;
石世民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莫斯科地质勘探学院
石世民
;
刘敏厚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莫斯科地质勘探学院
刘敏厚
;
刘鑫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莫斯科地质勘探学院
刘鑫
;
常承法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莫斯科地质勘探学院
常承法
.
科学通报,
1956,
(11)
:1
-15
[4]
从黄土线说明黄河河道的发育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张伯声
.
科学通报 ,
1956,
(03)
:5
-10
[5]
华北黄土的矿物成分和风成沉积
[J].
И.Д.谢德列茨基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И.Д.谢德列茨基
;
В.П.阿纳涅夫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В.П.阿纳涅夫
;
许冀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许冀泉
.
地质学报,
1954,
(03)
:335
-338
[6]
中国黄土之生成
[J].
马溶之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经济部中央地质调查所
马溶之
.
地质论评,
1944,
(Z2)
:207
-224
[7]
中国黄土及黄土状岩石[M]. 地质出版社 , 地质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研究所著, 1959
←
1
→
共 7 条
[1]
开展“人类世”环境研究,做新时代地学的开拓者——纪念黄汲清先生的地学创新精神
[J].
刘东生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
刘东生
.
第四纪研究,
2004,
(04)
:369
-378
[2]
中国的黄土
[J].
刘东生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刘东生
;
张宗祜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张宗祜
.
地质学报,
1962,
(01)
:1
-14+106
[3]
关于中国黄土的成因问题
[J].
B.H.帕夫林诺夫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莫斯科地质勘探学院
B.H.帕夫林诺夫
;
于丕休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莫斯科地质勘探学院
于丕休
;
石世民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莫斯科地质勘探学院
石世民
;
刘敏厚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莫斯科地质勘探学院
刘敏厚
;
刘鑫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莫斯科地质勘探学院
刘鑫
;
常承法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莫斯科地质勘探学院
常承法
.
科学通报,
1956,
(11)
:1
-15
[4]
从黄土线说明黄河河道的发育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张伯声
.
科学通报 ,
1956,
(03)
:5
-10
[5]
华北黄土的矿物成分和风成沉积
[J].
И.Д.谢德列茨基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И.Д.谢德列茨基
;
В.П.阿纳涅夫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В.П.阿纳涅夫
;
许冀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许冀泉
.
地质学报,
1954,
(03)
:335
-338
[6]
中国黄土之生成
[J].
马溶之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经济部中央地质调查所
马溶之
.
地质论评,
1944,
(Z2)
:207
-224
[7]
中国黄土及黄土状岩石[M]. 地质出版社 , 地质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研究所著, 1959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