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毒品犯罪死刑限制适用

被引:11
作者
莫洪宪
陈金林
机构
[1] 武汉大学刑事法研究中心
关键词
毒品犯罪; 死刑限制; 死刑依赖; 毒品的价值差额;
D O I
10.16092/j.cnki.1001-618x.2010.01.018
中图分类号
D924.1 [总则];
学科分类号
030104 ;
摘要
消极的责任主义、对责任严重程度的严格判断、以刑罚必然性和刑罚可感知程度为基础的威慑的一般预防理论,以及特殊预防论的必要性理论,为毒品犯罪的死刑适用提供了理论空间。在具体操作模式上,毒品犯罪的死刑适用限制应以严格的实质判断认定毒品犯罪行为的社会危害性,以压缩毒品犯罪死刑适用的犯罪范围。同时应合理利用立功制度、妥善处理毒品犯罪中共犯的责任、适当协调死刑与其他刑事措施之间的关系,并严格限制减刑与假释的条件,以减轻预防毒品犯罪对于死刑的依赖程度。毒品犯罪死刑适用限制也应受到限制,应逐步缓慢推进,且须有相应的社会措施同时配套推行。
引用
收藏
页码:1 / 8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运输毒品犯罪不宜设立死刑.[N].余岚;.检察日报.2008,
[2]  
韩国刑法总论.[M].金日秀; 涂辅鹤; 著.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
[3]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研究.[M].陈兴良; 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4]  
刑法学.[M].张明楷; 著.法律出版社.2007,
[5]  
刑罚目的的建构与实现.[M].韩轶著;.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5,
[6]  
毒品犯罪的定罪与量刑.[M].蔺剑著;.人民法院出版社.2000,
[7]  
德国刑法典.[M].徐久生;庄敬华译;.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
[8]  
刑罚通论.[M].马克昌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
[9]  
日本刑法典.[M].张明楷译;.法律出版社.1998,
[10]  
中日刑事法若干问题.[M].苏惠渔等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