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时代信息异化理论审思

被引:5
作者
张筱荣 [1 ,2 ]
机构
[1] 安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2] 安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
关键词
微时代; 信息异化; 理论审思;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B089 [其他哲学流派];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微时代是一个后福特主义文化逻辑在网络空间深度拓展的时代,信息异化是其突出的问题,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研究价值。学界从理论界定、问题表征、引发肇因、主要影响、消解路径等方面全面梳理了学界关于微时代信息异化研究的最新成果,取得了一些初步成果,但存在着系统深入的研究成果较少、实证研究欠缺、研究视角较为单一、代表性研究结论难以得出等问题,当前要注重开展下列问题研究:深化理论研究,探索微时代信息异化的理论依据及其发展规律;强化实证研究,全面分析微时代信息异化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产生的影响;开展比较研究,注意总结国内外关于微时代信息异化研究的历程及其经验教训;加强应用研究,探索如何形成法律、制度、技术、道德、社会管理等动态的微时代信息异化控制体系。
引用
收藏
页码:60 / 65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27 条
[1]   论“微时代”网络技术的异化 [J].
方习瑞 .
胜利油田党校学报, 2015, 28 (04) :63-66
[2]   微信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 [J].
高宇璇 ;
王益锋 .
人民论坛, 2015, (20) :46-48
[3]   微时代大学生政治认同教育探析 [J].
黄元丰 ;
张美琴 .
传承, 2015, (06) :49-51
[4]   “微时代”对传播方式和接受习惯的影响 [J].
李滨 ;
张民 .
新湘评论, 2015, (11) :31-32
[5]   网络微文化初探 [J].
唐登蕓 ;
李瑶 .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27 (02) :89-94
[6]   自媒体的后现代叙事及其对意识形态工作的新挑战透视 [J].
闫方洁 .
理论导刊, 2015, (01) :17-20
[7]   新媒体信息异化对“90后”大学生价值观及行为的影响与对策研究 [J].
徐溢蔓 .
经济师, 2014, (09) :213+216-213
[8]   微民主与现代公民性建构难题 [J].
周宪 .
探索与争鸣, 2014, (07) :19-21
[9]   微客、微话语与“复杂思想”的消解 [J].
周志强 .
探索与争鸣, 2014, (07) :2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