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降雪与非降雪天气边界层结构变化特征

被引:9
作者
韩茜 [1 ,2 ]
魏文寿 [3 ]
刘明哲 [1 ]
王敏仲 [3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3] 中国气象局乌鲁木齐沙漠气象研究所
关键词
系留探空仪; 对流边界层; 逆温; 温度露点差; 风廓线;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26.63 [固态晶状降水];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利用Vaisala系留探空仪系统在2008年1月乌鲁木齐探测所得资料,分析了降雪和非降雪过程中温度、湿度和风的垂直结构及其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降雪和非降雪天,白天对流边界层特征均较明显,但在暖气团影响下,对流边界层特征消失,出现深厚平流逆温,夜间多出现贴地逆温。白天平流逆温强度较夜间逆温更强,白天逆温层出现湿中心,上部出现干中心。降雪天湿中心高度低于非降雪天。夜间近地层出现微弱的逆湿现象,上部出现干中心,降雪天近地层逆湿现象比非降雪天弱;降雪天和非降雪天近地层风向分布均较散乱,主导风向为偏北风,高空主导风向为东南风。风速多因风向改变而出现极大值或极小值,其值常以"高低-高-低"形式出现于特定高度,风速因风向变化呈波动状随高度递增。
引用
收藏
页码:292 / 301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西北干旱区夏季大气边界层结构及其陆面过程特征 [J].
张强 ;
王胜 .
气象学报, 2008, (04) :599-608
[2]   塔中春季晴天近地层温度、湿度和风速廓线特征 [J].
李祥余 ;
何清 ;
艾力买买提明 ;
李帅 ;
李红军 ;
吴新萍 ;
郑伟 .
干旱区地理, 2008, (03) :389-396
[3]   珠江三角洲秋季大气边界层温度和风廓线观测研究 [J].
李明华 ;
范绍佳 ;
王宝民 ;
吴兑 ;
祝薇 ;
刘吉 ;
余冠明 ;
鲍若峪 ;
樊琦 .
应用气象学报 , 2008, (01) :53-60
[4]   乌鲁木齐市低空温度层结与采暖期大气污染的关系 [J].
李景林 ;
郑玉萍 ;
刘增强 .
干旱区地理, 2007, (04) :519-525
[5]   乌鲁木齐市低空大气逆温特征分析 [J].
刘增强 ;
郑玉萍 ;
李景林 ;
陈洁 ;
闫战江 .
干旱区地理, 2007, (03) :351-356
[6]   乌鲁木齐市区低空风特征及其对空气污染的影响 [J].
吴彦 ;
王旭 ;
黄成荣 .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07, (01) :39-41
[7]   藏北高原夏季典型天气大气边界层特征分析 [J].
谷良雷 ;
胡泽勇 ;
吕世华 ;
姚济敏 .
冰川冻土, 2006, (06) :893-899
[8]  
Diurnal Variations of Air Pollution and Atmospheric Boundary Layer Structure in Beijing During Winter 2000/2001[J]. 周丽,徐祥德,丁国安,周明煜,程兴宏.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2005(01)
[9]   北京市秋季城区和郊区大气边界层参数观测分析 [J].
王欣 ;
卞林根 ;
逯昌贵 .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03, (04) :475-484
[10]   山谷城市大气边界层结构及输送能力 [J].
张强 ;
吕世华 ;
张广庶 ;
不详 .
高原气象 , 2003, (04) :346-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