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黄河断裂带的地震地质意义

被引:5
作者
王敬禹
机构
[1] 国家地质局地球物理勘探大队
关键词
断裂带; 断层带; 构造带; 黄河; 大拐弯; 断陷盆地; 地堑盆地; 新构造运动; 地震带; 地震构造带; 地震地质; 河道;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黄河发育在阴山和秦岭两大纬向构造带之间,受到不同构造单元和大断裂的控制,在各个段落上构成了“沿黄断裂带”。黄河在不同构造的交汇处,形成了巨大的河道拐弯和一些独特的“喇叭型”构造。进入新构造运动时期,其活动仍然来停止,以致酿成了这些地带中强地震的不断发生。文中对黄河中、下游的河道摆动和迁徒进行了论述,强调了新构造运动的作用,指出“禹王故道”受控于地质构造,是一条地壳破碎带,也是一条地震活动带。本文指出,黄河大拐弯、喇叭型构造、“禹王故道”、黄河大支流的地震活动性构成了“沿黄地震带”,这就为大地震的发生,提供了空间信息。
引用
收藏
页码:28 / 36
页数:9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