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热带稻田生态系统CO2通量的季节变化特征

被引:30
作者
朱咏莉 [1 ]
童成立 [1 ]
吴金水 [1 ]
王克林 [1 ]
王勤学 [2 ]
任秀娥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
[2] 日本国立环境研究所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CO2通量; 涡度相关法; 稻田生态系统;
D O I
10.13227/j.hjkx.2007.02.011
中图分类号
X51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2 ;
摘要
为估算和评价稻田生态系统碳源/汇强度及其对大气CO2浓度变化的贡献,研究了稻田生态系统与大气间CO2交换通量的季节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采用涡度相关技术对我国亚热带稻田生态系统CO2交换通量进行了连续监测,在数据剔除、校正和差补的基础上,对瞬时CO2通量值进行计算求得日CO2通量值和年CO2通量值,并对CO2通量季节变化及其与主要气象因子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稻田生态系统光合吸收CO2通量(GPP)、呼吸排放CO2通量(Reco)和净吸收CO2通量(NEE)的季节变化均呈6~9月较高,1~5月和10~12月较低的对称分布.其中5~9月水稻生长时期的NEE总量占年总量的80%以上,对年NEE总量起决定性作用.光合有效辐射(PAR)和日平均气温(Ta)是GPP与NEE季节变化的最主要影响因子,二者与GPP和NEE分别存在显著的二元线性关系.年净吸收CO2总量为2 475.6 g/(m2.a),这表明我国亚热带稻田生态系统是大气CO2的汇.
引用
收藏
页码:283 / 288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4 条
  • [1] 亚洲区域陆地生态系统碳通量观测研究进展[J]. 于贵瑞,张雷明,孙晓敏,李正泉,伏玉玲.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4(S2)
  • [2] 长白山阔叶红松林生长季热量平衡变化特征
    关德新
    吴家兵
    王安志
    赵晓松
    金明淑
    徐浩
    戴冠华
    何秀
    [J]. 应用生态学报, 2004, (10) : 1828 - 1832
  • [3] 不同类型生态系统水热碳通量的监测与研究
    王勤学
    渡边正孝
    欧阳竹
    李彦
    李英年
    赵新全
    王克林
    [J]. 地理学报, 2004, (01) : 13 - 24
  • [4] Estimating Co2 Source/Sink Distributions Within A Rice Canopy Using Higher-Order Closure Model[J] . G. G. Katul,R. Leuning,J. Kim,O. T. Denmead,A. Miyata,Y. Harazono.Boundary-Layer Meteorology . 200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