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井田煤系地质构造

被引:1
作者
王宇林
王永春
王红菊
机构
[1]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关键词
井田构造; 构造应力场; 构造形成期次; 构造控煤;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1 [煤];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应用构造地质学原理和方法,阐述了小康井田3组褶皱、5组断层的发育特征和分布规律;从区域构造背景、构造应力场演化揭示了该井田地质构造的形成期次,即先后形成了压性结构面(以褶皱轴面、逆断层面为代表)走向呈北西西、北东东、北北西向的构造系统;分析了后期构造形迹迁就和改造先存构造形迹的力学性质转化,其中,由于断层多期活动的综合效应和构造抬升、应力松弛使绝大部分断层现今表现为正断层;指出走向为北北东向同沉积正断层对原始煤层的发育具有控制作用,其他方向的断层尤其是北北西向或近南北向的断层,主要表现为成煤后对煤层的破坏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378 / 381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燕山东段—下辽河盆地中新生代盆岭构造及应力场演化.[M].马寅生著;.地质出版社.2004,
[2]  
华北陆块北缘构造运动序列及区域构造格局.[M].崔盛芹等著;.地质出版社.2000,
[3]  
中国东部及邻区中、新生代盆地演化及地球动力学背景.[M].李思田主编;.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7,
[4]  
应用地质力学.[M].刘志刚;王连忠编;.煤炭工业出版社.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