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土层土壤细菌的遗传多样性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

被引:6
作者
李钧敏
金则新
张崇邦
机构
[1] 台州学院生态研究所
基金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
关键词
土壤; 细菌; 遗传多样性; RAPD; 环境因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54.3 [土壤微生物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利用RAPD技术分析了浙江省天台山次生灌丛群落不同土层(G1层土深0~5 cm、G2层土深5~10 cm,G3层土深10~15 cm)土壤细菌的遗传多样性及遗传分化.结果显示11种随机引物在27个土壤样品中共检测到168个可重复的位点,G1和G2土层的多态位点百分率均为88.10%,G3土层的多态位点百分率为87.50%,总的多态位点百分率达100%.Shannon信息指数和Nei基因多样性指数估算的不同土层的遗传多样性的高低顺序均为G1>G2>G3.不同土层细菌的遗传多样性与可培养细菌数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与土壤pH值呈显著性正相关,与其它土壤因子的相关性不大.Shannon信息指数与Nei基因多样性指数估算的结果都说明不同土层细菌群落大部分的变异存在于土层内,土层间的遗传分化很低.Nei指数估算的土层间的基因分化系数(Gst)为0.070 1,不同土层间具有很高的基因流(Nm=6.63).AMOVA分子变异分析显示在总的遗传变异中,3.90%的变异发生在土层间,96.10%的变异发生于土层内,土层间的遗传分化不显著(Φst=0.039,P<0.001).从土层间的遗传相似度来看,G1与G2两土层的遗传相似度最高.根据土壤细菌不同土层群落间的遗传距离,采用UPGMA法进行聚类,G1土层与G2土层先聚在一起,再与G3土层聚在一起.
引用
收藏
页码:695 / 701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巨桉人工林地土壤微生物类群的生态分布规律 [J].
冯健 ;
张健 .
应用生态学报, 2005, (08) :1422-1426
[2]   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解析技术研究进展 [J].
车玉伶 ;
王慧 ;
胡洪营 ;
梁威 ;
郭玉凤 .
生态环境, 2005, (01) :127-133
[3]   黄土高原刺槐林地土壤微生物的分布特征 [J].
张社奇 ;
王国栋 ;
田鹏 ;
郭满才 ;
不详 .
水土保持学报 , 2004, (06) :128-131
[4]   雷州林业局桉树人工林地土壤微生物的分布规律 [J].
梁理勇 .
中南林学院学报, 2004, (04) :59-61
[5]   土壤可培养细菌DNA的提取及RAPD条件的优化 [J].
李钧敏 .
微生物学通报, 2003, (05) :5-9
[6]   土壤细菌DNA的抽提及分析 [J].
边才苗 ;
李钧敏 ;
施时迪 ;
张崇邦 .
浙江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 (01) :61-66
[7]   RAPD技术在生物遗传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 [J].
李钧敏 ;
边才苗 .
生物学通报, 2001, (12) :31-32
[8]   土壤细菌类克隆群落及其结构的生态学特征 [J].
夏北成 ;
Zhou J ;
Tiedje J M .
生态学报, 2001, (04) :574-578
[9]   植被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J].
夏北成 .
应用生态学报, 1998, (03) :73-77
[10]  
实用统计分析及其DPS数据处理系统[M]. 科学出版社 , 唐启义, 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