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地区一次积层混合云降水过程的数值模拟分析

被引:1
作者
陈子健 [1 ]
李艳伟 [1 ]
何艳娜 [2 ]
机构
[1]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 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区气象局
关键词
华北地区; 积层混合云; 降水; WRF数值模拟;
D O I
10.13989/j.cnki.0517-6611.2012.17.084
中图分类号
S161.6 [降水、降雪];
学科分类号
0903 ;
摘要
利用新一代非静力平衡中尺度数值模式WRF模拟,从动力、热力机制和微物理过程等方面分析了2009年4月30日08:00~5月2日02:00发生在华北地区的一次积层混合云降水过程。结果表明,水汽辐合主要是由西南暖湿气流提供,且西南暖湿气流区域的大气层结始终处于对流不稳定状态,为华北地区对流的发展提供了热力机构基础,而均匀上升气流场中的波动导致了对流云镶嵌其中;降水云系中冷云降水机制与暖云降水机制共存,主要降水由对流云提供,而播撒-供应机制可能是导致此次积层混合云降水的主要原因。
引用
收藏
页码:9392 / 9396+9466 +9466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地形对1998年7月鄂东特大暴雨鞍型场的影响 [J].
姜勇强 ;
王元 .
高原气象 , 2010, (02) :297-308
[2]   山东省一次积层混合云暴雨三维风场的双多普勒雷达探测 [J].
盛日锋 ;
王俊 ;
李欣 ;
龚佃利 .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2008, (05) :731-737
[3]   积层混合云结构和云微物理的数值模拟 [J].
邹倩 ;
刘奇俊 ;
刘卫国 .
干旱气象, 2008, (02) :74-83
[4]   在“鞍”型大尺度环流背景下西南低涡发展的物理过程分析及其对川东暴雨发生的作用 [J].
陈栋 ;
李跃清 ;
黄荣辉 .
大气科学 , 2007, (02) :185-201
[5]   石家庄的云、降水和水汽特征 [J].
连志鸾 ;
李国翠 .
气象科技, 2005, (S1) :21-26
[6]   长江流域梅雨锋暴雨过程的中尺度结构个例分析 [J].
刘黎平 ;
阮征 ;
覃丹宇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4, (12) :1193-1201
[7]   一次典型积层混合云降水的综合探测分析 [J].
张景红 ;
郑矫恒 ;
谷淑芳 .
吉林气象, 2004, (03) :6-8+36
[8]   积层混合云数值模拟研究(Ⅱ)──云相互作用及暴雨产生机制 [J].
洪延超 .
气象学报, 1996, (06) :661-665+667-674
[9]   积层混合云数值模拟研究(I)──模式及其微物理过程参数化 [J].
洪延超 .
气象学报, 1996, (05) :544-557
[10]   纯积云降水与积层混合云降水加热剖面的差异 [J].
朱彤,汪秀清,朱蓉 .
应用气象学报, 1995, (02) :171-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