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部发展非大众旅游的探讨——以郎木寺为例

被引:5
作者
蔡君
机构
[1]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
关键词
非大众旅游; 中国西部; 郎木寺;
D O I
10.13332/j.1000-1522.2001.06.008
中图分类号
F592 [中国旅游事业];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在过去十几年间 ,许多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倡导一种新的旅游形式———非大众旅游 .该文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介绍非大众旅游的起源、概念及特点 ,并根据中国西部的区位、自然、社会经济、旅游资源条件 ,阐述非大众旅游在中国西部发展的可行性 .通过对郎木寺进行实地调查 ,同时对郎木寺乡政府的工作人员、寺院喇嘛以及一些游客进行访谈 ,结果表明 :郎木寺在社会经济、旅游资源、旅游市场等方面具备了发展非大众旅游的条件 ,但目前缺少相应的政策引导 .根据郎木寺的特点 ,作者提出了发展非大众旅游的相关策略 .在中国西部有很多与郎木寺相类似的乡村和小城镇 ,地方政府可以通过政策引导、制定科学的旅游规划等工作 ,优先发展非大众旅游 ,促进旅游持续发展
引用
收藏
页码:32 / 37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西北干旱区旅游业持续发展研究 [J].
张小雷 ;
杨兆萍 ;
杜宏茹 .
人文地理, 2000, (04) :59-63
[2]  
西部开发:旅游先行 效益先行——论西部大开发中旅游业的地位和发展模式[J]. 黄晨晨.旅游学刊. 2000(04)
[3]   非大众型旅游(Alternative tourism):起源、概念及特征 [J].
吴波 ;
桑慧 .
旅游学刊, 2000, (03) :51-54
[4]   扶持我国落后地区经济发展的新观念——以西部开发战略为重点 [J].
樊杰 ;
杨晓光 .
地理研究, 2000, (01) :8-14
[5]   关于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若干理论思考 [J].
刘纬华 .
旅游学刊, 2000, (01) :47-52
[6]   旅游交往问题初探 [J].
谢彦君 .
旅游学刊, 1999, (04) :57-60
[7]   长白山生物圈保护区旅游的社会影响分析 [J].
王宪礼 ;
朴正吉 ;
黄永炫 ;
车润贞 .
旅游学刊, 1999, (02) :65-70+79
[8]   旅游目的地的社区化及社区旅游研究 [J].
唐顺铁 .
地理研究, 1998, (02) :34-38
[9]   森林公园一些基本理论问题的探讨──兼谈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及森林公园的关系 [J].
胡涌 ;
张启翔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1998, (03) :52-60
[10]   旅游度假区内的农民问题 [J].
李海瑞 .
旅游学刊, 1996, (05) :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