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鲆正常个体与白化个体脂肪酸组成的比较

被引:8
作者
陈炜
姜志强
吴立新
张忠亮
赵鸿涛
机构
[1] 大连水产学院农业部海洋水产增养殖学与生物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大连水产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2] 大连水产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3] 鞍山市水产技术推广站
关键词
牙鲆; 脂肪酸; 白化病;
D O I
10.16535/j.cnki.dlhyxb.2004.01.005
中图分类号
S917 [水产生物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采用毛细管色谱法对牙鲆Paralichthysolivaceus正常个体和白化个体肌肉、皮肤和肝脏的脂肪酸组成及含量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两者相对应组织的脂肪酸种类没有区别,但脂肪酸的含量存在若干差异。1)两者肌肉的脂肪酸组成基本相似,特征为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饱和脂肪酸(SFA)>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PUFA以n-3系列为主,但两者肌肉中有13种脂肪酸的含量差异显著(P<0 05),正常个体PUFA含量显著高于白化个体(P<0 05),而MUFA含量显著低于白化个体(P<0 01);2)两者皮肤中有7种脂肪酸的含量差异显著(P<0 05),正常个体SFA含量显著高于白化个体(P<0 01),而PUFA和MUFA的含量,两者差异均不显著(P>0 05);3)两者肝脏中只有3种脂肪酸的含量差异显著(P<0 05);4)正常个体的n-3/n-6比值高于白化个体,尤其在肌肉和肝脏中。
引用
收藏
页码:21 / 25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虾夷扇贝二倍体与三倍体脂肪酸组成的比较 [J].
陈炜 ;
高悦勉 ;
孙征 .
水产学报, 2002, (02) :139-142
[2]   闽南——台湾浅滩渔场六种主要中上层鱼类的脂肪酸研究 [J].
吴志强 ;
丘书院 ;
杨圣云 ;
陈明茹 ;
王瑁 .
水产学报, 2000, (01) :61-66
[3]   海水盐度对牙鲆仔稚鱼的生长、存活率及白化率的影响 [J].
王涵生 .
海洋与湖沼, 1997, (04) :399-405
[4]   中国20种海水鱼虾脂肪酸组成的分析研究 [J].
李淡秋 .
水产学报, 1989, (02) :157-159
[5]   日本牙鲆人工苗种体色异常的研究现状 [J].
孙光 .
水产学报, 1988, (02) :177-182
[6]  
Influence of lipid composition of live feed on growth, survival and pigmentation of turbot larvae[J] . Kjell Inge Reitan,Jose R. Rainuzzo,Yngvar Olsen.Aquaculture International . 1996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