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渗透油藏微生物运移能力研究

被引:14
作者
杨鹏 [1 ]
黄立信 [2 ]
俞理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渗流流体力学研究所
[2]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廊坊分院渗流流体力学研究所
关键词
微生物; 运移; 喉道半径; 低渗透;
D O I
10.13673/j.cnki.cn37-1359/te.2006.02.026
中图分类号
TE357.9 [];
学科分类号
082002 ;
摘要
微生物在油藏中的运移能力直接影响到微生物在整个油层中的生长,以及微生物自身及代谢产物与原油间的相互作用。将筛选的微生物注入到低渗透率的岩心中,从微生物驱油效率、注入压力和微生物通过岩心的菌液浓度变化等方面研究了微生物的运移能力,并对通过恒速压汞技术测出的岩心孔喉半径与微生物个体大小的匹配关系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应用微生物驱替渗透率低于18.8×10-3μm2的岩心,提高的采收率低于4.22%。其主要原因是微生物个体的大小与岩心的平均喉道半径不匹配,平均喉道半径越小,渗流阻力越大,导致微生物的运移能力下降。提出了用喉道半径与微生物个体大小的匹配关系取代渗透率,并将其作为低渗透油藏微生物采油筛选条件的一个标准。
引用
收藏
页码:85 / 87+109 +109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微生物采油技术应用现状 [J].
金佩强 ;
文先哲 ;
张庆利 .
国外油田工程, 2003, (11) :5-7
[2]   我国微生物采油技术现状及发展前景 [J].
汪卫东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2, (06) :87-90+102
[3]   美国微生物采油技术现场应用效果分析 [J].
汪卫东 ;
汪竹 ;
耿雪莉 ;
宋丹 ;
吴妍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02, (06) :75-76
[4]   微生物调剖室内模拟及矿场试验 [J].
王利峰 ;
邸胜杰 ;
吕振山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02, (04) :10-12+5
[5]   微生物在油层中的运移能力及规律 [J].
雷光伦 ;
李希明 ;
陈月明 ;
汪卫东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1, (05) :75-78+12
[6]   微生物采油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J].
雷光伦 .
石油学报, 2001, (02) :56-61+122
[7]   微生物采油技术研究的国内外动态及本源微生物采油技术 [J].
罗跃 ;
余跃惠 .
国外油田工程, 1999, (08) :1-2
[8]   微生物采油技术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实例 [J].
裴雪林 ;
刘丽 ;
赵金献 .
断块油气田, 1997, (05) :6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