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M模式对青藏高原中部BJ站陆面过程的数值模拟

被引:66
作者
罗斯琼 [1 ]
吕世华 [1 ]
张宇 [1 ]
胡泽勇 [1 ]
马耀明 [2 ]
李锁锁 [1 ]
尚伦宇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西部气候环境与灾害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关键词
青藏高原BJ站; 陆面过程; CoLM模式; 冻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61 [气候的形成和影响气候的因素];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利用公共陆面模式Common Land Model(CoLM)及"全球协调加强观测计划之亚澳季风青藏高原试验"(CAMP/Tibet)中那曲地区Bujiao(BJ)站2002—2004年的观测资料对该地区进行了单点数值模拟试验。通过比较模拟与观测的地表能量通量,表明CoLM较成功地模拟了该地区的能量分配。模式对向上的短波辐射、向上的长波辐射、净辐射及土壤热通量模拟得较好,但冬季存在偏差。进一步比较了模拟和观测的土壤温度及土壤湿度,发现浅层60 cm土壤温度模拟较好,深层存在偏差,表现为土壤温度变化滞后于实际变化。土壤湿度总体偏小,尤其是冬季冻结期,土壤冻融过程中忽略了土壤液态水在温度0℃以下仍能存在,含冰量模拟偏高。
引用
收藏
页码:259 / 271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青藏高原加热对东亚地区夏季降水的影响 [J].
刘新 ;
李伟平 ;
许晃雄 ;
吴国雄 .
高原气象, 2007, (06) :1287-1292
[2]   CoLM模式在西北干旱区和青藏高原区的适用性研究 [J].
辛羽飞 ;
卞林根 ;
张雪红 .
高原气象, 2006, (04) :567-574
[3]   夏季青藏高原TBB低频振荡及其与华中地区旱涝的关系 [J].
贺懿华 ;
李才媛 ;
金琪 ;
王晓玲 .
高原气象, 2006, (04) :658-664
[4]   青藏高原隆升对西北干旱气候形成影响的模拟(I):对大气环流影响 [J].
范广洲 ;
程国栋 .
高原气象, 2003, (S1) :45-57
[5]   青藏高原隆升对西北干旱气候形成影响的模拟(Ⅱ):水汽收支及高原动力、热力作用的影响 [J].
范广洲 ;
程国栋 .
高原气象, 2003, (S1) :58-66
[6]   初冬青藏高原冻土过程的数值模拟 [J].
张艳武 ;
吕世华 ;
李栋梁 ;
黄静 .
高原气象, 2003, (05) :471-477
[7]   青藏高原季节冻融过程与东亚大气环流关系的研究 [J].
王澄海 ;
董文杰 ;
韦志刚 .
地球物理学报, 2003, (03) :309-316
[8]   青藏高原中西部下垫面对东亚大气环流季节转换影响的数值模拟 [J].
王兰宁 ;
郑庆林 ;
宋青丽 ;
不详 .
高原气象 , 2003, (02) :179-184
[9]   利用NOAA AVHRR数据研究北半球雪盖气候学特征 [J].
杨向东 .
国土资源遥感, 2003, (01) :16-19
[10]   藏北高原陆面过程的模拟试验 [J].
张 宇 .
大气科学, 2002, (03) :387-3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