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越赤道气流基本特征

被引:2
作者
李若钝
孙瑞本
曾宪模
李坤平
曲维政
机构
[1] 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
[2] 青岛海洋大学 青岛
[3] 青岛
关键词
越赤道气流; 越赤道气流通道; 对流层顶; 对流层低层;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文主要利用1973~1989年逐月全球热带200hPa及850hPa层经、纬向格点风及1980年以来1000,850,700,500,200,100,50hPa各层经纬向格点风,确定了热带对流层高、低(200,850hPa)层具有气候意义的越赤道气流通道,并分析了各越赤道气流通道强度的时、空变化特征。指出东半球比西半球越赤道气流强且稳定,季节变化也较明显。文章还指出,低层东半球向夏半球输送,高层夏半球向冬半球输送,且高、低层各相应通道强度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高层与低层相比较,低层通道强且稳定,季节变化规律也较明显。文章还讨论了越赤道气流与大气环流系统的密切关系,指出各通道强度的年际变化是南、北两半球大尺度海-气相互作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球大气环流异常变化的重要信息。
引用
收藏
页码:11 / 18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北半球夏季风时期东半球越赤道气流通道的研究 [J].
李曾中 ;
楼光平 .
大气科学, 1987, (03) :313-319
[2]   夏季西太平洋越赤道气流的谱分析 [J].
陈于湘 .
大气科学, 1980, (04) :363-368
[3]   南海至西太平洋一带夏季低空越赤道气流和季风的初步研究 [J].
王作述 ;
何诗秀 .
气象学报, 1979, (04) :67-78
[4]   夏季的季风环流 [J].
陈隆勋 ;
李麦村 ;
李维亮 ;
周家斌 ;
何家骅 .
大气科学, 1979, (01) :7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