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漕粮征派中的官府、绅衿、民众及其利益纠葛——以清代抗粮事件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8
作者
吴琦
肖丽红
机构
[1] 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关键词
清代; 漕粮; 抗粮; 地方社会;
D O I
10.13469/j.cnki.zgshjjsyj.2008.02.007
中图分类号
K249 [清前期(1616~1840年)];
学科分类号
0602 ;
摘要
漕粮征派将朝廷、州县官府、绅衿胥吏与地方民众有机地联系了起来。漕粮征收的顺利完成需要多方力量的协同合作。然而驱动各社会力量形成互动的不仅仅是漕粮征派这一形式,还有由此而形成的利益关系,漕运中众多重大社会事件无不由此而生。抗粮事件不仅是征漕各方矛盾爆发的一种形式,更是群体利益关系中本质问题的集中体现。本文以此为中心的考察,揭示了清代社会各阶层的生存状况及他们之间在利益纠葛下的群体互动,并从一个侧面透视出清代漕政的制度缺陷以及社会变化。
引用
收藏
页码:48 / 59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社会冲突中的官、民与法——以“钟九闹漕”事件为中心 [J].
张小也 .
江汉论坛, 2006, (04) :103-106
[2]   清末民间抗粮与乡族势力 [J].
陈支平 .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 (01) :25-32
[3]   日本史学界的明清“绅士论” [J].
郝秉键 .
清史研究, 2004, (04) :94-111
[4]   史料·方法·理论:历史人类学视角下的“钟九闹漕” [J].
张小也 .
河北学刊, 2004, (06) :162-170
[5]   健讼之人与地方公共事务——以清代漕讼为中心 [J].
张小也 .
清史研究, 2004, (02) :83-91
[6]   从“邪教”案看清代国家权力与基层社会的关系 [J].
梁景之 .
清史研究, 2003, (03) :53-61
[7]   论清初苏州的“哭庙案” [J].
周志斌 .
学海, 2001, (06) :125-128
[9]  
弱者的武器[M]. 译林出版社 , (美) 斯科特 (Scott, 2007
[10]  
清代漕粮海运与社会变迁[M]. 上海书店出版社 , 倪玉平著,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