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位池对虾精养技术及病害防治 Ⅰ .高位池种类、结构

被引:16
作者
何建国
孙成波
机构
[1] 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基金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关键词
高位池; 对虾; 养殖技术; 病害防治;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968.22 [虾的养殖]; S945 [甲壳类病虫害及其防治];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中国大陆对虾高位池对虾养殖自1994年在广东徐闻县首次试验成功以来已有10a历史,在广东、广西、海南三省区获得了成功并得到快速发展,平均单产凡纳滨对虾9000kg hm2,最高单产达30000kg hm2以上。地膜养虾模式自1998年在我国大陆创立以来也得到较快的发展,在传统池改造中愈加发挥重要作用。笔者将10年来从事高位精养虾池(简称高位池)及地膜精养虾池养虾经验及研究予以总结。详细介绍了高位虾池及地膜虾池结构包括进水系统、排水系统、增氧系统等,并对高位精养虾池及地膜精养虾池的养殖管理及病害防治技术作了系统介绍。
引用
收藏
页码:6 / 10+16 +16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中国渔业年鉴.[Z]..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2]  
斑节对虾养殖.[M].宋盛宪等编著;.海洋出版社.1999,
[3]  
虾蟹养殖高产技术.[M].吴琴瑟编著;.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
[4]  
虾类的健康养殖.[M].苏永全主编;.海洋出版社.1998,
[5]  
地膜池与普通土池封闭式养殖斑节对虾的研究.[J].孙承波;何建国;石义学;李咏.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 S1
[6]  
地膜池与水泥边坡沙底池封闭式养殖斑节对虾的研究.[J].孙承波;何建国;陈锚;越斌;邓超.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 S1
[7]   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暴发流行与传播途径、气候和水体理化因子的关系及其控制措施 [J].
何建国 ;
莫福 .
中国水产, 1999, (07) :34-37+41
[8]   地膜养虾模式的建立 [J].
孙承波 ;
何建国 ;
吴琴瑟 ;
郑晓东 .
中国水产, 1999, (03) :40-40
[9]   对虾白斑综合症控制与广东省对虾养殖业持续发展 [J].
何建国 ;
莫福 .
中国水产, 1998, (11) :34-37
[10]   1992~1993年福建南部地区虾病的调研 [J].
苏永全 ;
蔡心一 ;
王军 .
海洋科学, 1995, (01)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