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秋播燕麦苗期褐斑病病原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17
作者
何苏琴 [1 ]
荆卓琼 [1 ]
丁文娇 [2 ]
赵桂琴 [3 ]
金涛 [4 ]
机构
[1] 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2] 甘肃省农业科学院畜草与绿色农业研究所
[3] 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
[4] 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农业研究所
关键词
燕麦; 褐斑病; 麦根腐平脐蠕孢; 生物学特性; 寄主范围;
D O I
10.13817/j.cnki.cyycp.2011.05.006
中图分类号
S435.126 [燕麦病虫害];
学科分类号
090401 ; 090402 ;
摘要
通过病原菌的分离、回接及病原菌形态学鉴定,将西藏秋播燕麦褐斑病的病原鉴定为麦根腐平脐蠕孢(Bipolaris sorokiniana)。病菌菌丝在5~35℃均可生长,最适生长温度30℃;在10~30℃均可产孢,20℃时的产孢量最大。培养温度不同,孢子大小亦不同,20℃时孢子最大;15℃时孢子隔膜数最多。分生孢子在10%的燕麦叶汁中,5~35℃均可萌发,15~35℃5h的萌发率≥90%;20~30℃5h的萌发率>95%。对燕麦、玉米、高粱、青稞、小麦、豌豆具有较强的致病性。
引用
收藏
页码:30 / 33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西藏燕麦生产现状及发展 [J].
关卫星 ;
金涛 ;
宋国英 ;
彭君 ;
群培达娃 ;
边巴卓玛 .
西藏农业科技, 2010, 32 (04) :4-7
[2]   燕麦品种比较试验研究 [J].
宋国英 ;
金涛 ;
关卫星 ;
群培达娃 ;
魏娜 .
西藏农业科技, 2009, 31 (03) :20-22
[3]   澳大利亚燕麦在高寒牧区引种试验研究 [J].
苏才旦 ;
周雷 .
草原与草坪, 2009, (04) :61-64
[4]   高海拔地区春青稞增产栽培技术 [J].
李学信 ;
陈斌 ;
泽拥 ;
达瓦拉姆 .
中国种业, 2008, (03) :50-51
[5]   燕麦抗逆性研究进展 [J].
刘欢 ;
赵桂琴 .
草原与草坪, 2007, (06) :63-68
[6]   我国燕麦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 [J].
曲祥春 ;
何中国 ;
郝文媛 ;
栾天浩 ;
李玉发 .
杂粮作物, 2006, (03) :233-235
[7]   丹麦444号燕麦在高寒牧区的表现 [J].
徐长林 .
国外畜牧学(草原与牧草), 1997, (03) :25-26
[8]  
中国燕麦栽培状况[N]. 任长忠,胡新中.中国食品质量报. 2009 (003)
[9]  
中国真菌志[M]. 科学出版社 , 张天宇, 2010
[10]  
Bipolaris sorokiniana, a cereal pathogen of global concern: cytological and molecular approaches towards better control?[J] . Molecular Plant Pathology . 2002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