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 条
雄性不育大豆研究概况
被引:3
作者:
付燕凤
林忠平
尹光初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2]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所
来源:
关键词:
雄性不育;
植株;
败育;
大豆;
轮回亲本;
雄性可育;
不育株;
天然杂交;
自然杂交;
轮回选择;
重复选择;
杂交种子;
研究概况;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正> (一) 在大豆田间偶尔可以发现大豆雄性不育株,其中有的是部分雄性不育,在这种植株上结有5—6个少量的豆荚。在引种外地品种时和在某些杂交组合或辐射杂交后代中往往见到这种现象。Hadley和Starnes(1964)首先报导了由于染色体联会上的障碍所造成的雄性不育。他们还认为在许多情况下不育性与某些变态是相关的,如矮态、短柔毛的缺乏。通过部分雄性不育植株与可育植株进行杂交的实验,可以说明这种部分的雄性不育是受细胞核控制的。根据醋酸洋红等染色方法对花粉进行检查,发现在部分雄性不育中只有5—10%的花粉是有活力的。
引用
收藏
页码:241 / 244
页数:4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