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古城慢活地方性的呈现与形成

被引:59
作者
白凯 [1 ,2 ]
胡宪洋 [1 ]
吕洋洋 [1 ]
杜涛 [3 ]
机构
[1] 陕西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
[2] 陕西省旅游信息化工程实验室
[3] 西安外国语大学旅游学院
关键词
慢活; 地方理论; 地方性认同; 形成机制; 丽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592.7 [地方旅游事业];
学科分类号
020202 ;
摘要
慢活的空间体验与追寻是人们对当代社会"束缚与压抑"的抵抗和逃避,其为特定区域的地方性理论研究提供了鲜活的实证案例。本文以丽江古城为研究案例地,基于对原住民、外来经营者、旅游者和政府管理人员的访谈资料,同时以网络日志为分析文本,在构建地方性呈现与形成分析框架的基础上,从外部认同的角度对丽江慢活地方性特质呈现及其形成机制进行了探讨。研究发现:丽江古城慢活地方性的具体维度可由区位、场所、地方感加以呈现,其中,区位包括比较区位与现实区位,场所包括外部环境、内部空间与社交活动,地方感则包括情感与延续行为。丽江古城慢活的地方性形成来源于多元主体的共同建构,其中,原住民经由历史及文化积淀而形成的慢活理念是丽江古城慢活的精神本底,这种地方性特质被外来经营者加以营造和推广,使慢活特质得以强化并成为地方性表征,这同时满足了旅游者的需求,在旅游者的认同助推下更为显化,三个主体的共同作用使慢活特质成为丽江古城不可或缺的地方性构成。此外,本文还对旅游场域下地方性的特殊性与不同范式下的地方性形成机制进行了探讨。
引用
收藏
页码:1104 / 1117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广州市高星级酒店地方与无地方的建构及协商 [J].
蔡晓梅 ;
何瀚林 .
地理学报, 2016, 71 (02) :322-337
[2]   拉萨八廓街地方性的游客认同建构 [J].
胡宪洋 ;
白凯 .
地理学报, 2015, 70 (10) :1632-1649
[3]   现代性语境下地方性与身份认同的建构——以拉萨“藏漂”群体为例 [J].
钱俊希 ;
杨槿 ;
朱竑 .
地理学报, 2015, 70 (08) :1281-1295
[4]   西方地理学“情感转向”与情感地理学研究述评 [J].
朱竑 ;
高权 .
地理研究, 2015, 34 (07) :1394-1406
[5]   身体、身体观以及人文地理学对身体的研究 [J].
陶伟 ;
王绍续 ;
朱竑 .
地理研究, 2015, 34 (06) :1173-1187
[6]   文化地理学概念、理论的逻辑关系之分析——以“学科树”分析近年中国大陆文化地理学进展 [J].
周尚意 ;
戴俊骋 .
地理学报, 2014, 69 (10) :1521-1532
[7]   地方理论导向下的城市区位论 [J].
张中华 .
中国名城, 2012, (08) :11-17
[8]   浅析文本在地方性形成中的作用——对近年文化地理学核心刊物中相关文章的梳理 [J].
唐顺英 ;
周尚意 .
地理科学, 2011, 31 (10) :1159-1165
[9]   地方性形成机制的结构主义与人文主义分析——以798和M50两个艺术区在城市地方性塑造中的作用为例 [J].
周尚意 ;
杨鸿雁 ;
孔翔 .
地理研究, 2011, 30 (09) :1566-1576
[10]   大理古城生活方式型旅游企业的动机和目标研究 [J].
梁微 ;
徐红罡 ;
Rhodri Thomas .
旅游学刊, 2010, 25 (02) :47-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