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西南次海盆北缘海底地震仪测线深部地壳结构研究

被引:25
作者
吕川川 [1 ]
郝天珧 [1 ]
丘学林 [2 ]
赵明辉 [2 ]
游庆瑜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油气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边缘海地质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关键词
南海西南次海盆; 海底地震仪; 广角地震; 大陆张裂模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714.6 [];
学科分类号
070704 ; 0709 ;
摘要
基于2009年和2011年采集的海底地震仪数据,辅以多道地震数据,对南海西南次海盆北缘的地壳结构进行了探索.利用二维射线追踪的反演方法建立测线上的模型.利用声学基底面的反射波,下地壳顶界面的反射波和莫霍面的反射波走时的反演勾绘了地层中的不连续界面,利用自声学基底面下的折射波和来自上地幔的首波来反演整条测线的P波速度结构.结果发现在下地壳顶界面和莫霍面都出现了较大的起伏,据此推断西南次海盆的张裂模式,并得到西南次海盆与非火山型的大陆边缘伊比利亚-纽芬兰的张裂具有一定程度上的相似性的结论.说明了大陆张裂的两种端元力学模型不能很好的解释西南次海盆的拉张模式,而应用弹性梁的力学模型可以解释这种拉张模式.虽然在西南次海盆北部陆坡区的下地壳中没有发现大规模的岩浆活动,但是得出在莫霍界面上方可能有小规模熔融物质存在的结论.
引用
收藏
页码:3129 / 3138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南海磁性基底分布特征的地球物理研究 [J].
郝天珧 ;
徐亚 ;
赵百民 ;
张永军 ;
彭利丽 .
地球物理学报, 2009, 52 (11) :2763-2774
[2]   综合地球物理方法对南海西北部-印支半岛地区中生界分布的研究 [J].
胡卫剑 ;
江为为 ;
朱东英 .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9, 24 (02) :522-529
[3]   南海东北部及邻区深部结构的综合地球物理研究 [J].
郝天珧 ;
黄松 ;
徐亚 ;
李志伟 ;
胥颐 ;
雷受旻 ;
杨金玉 .
地球物理学报, 2008, (06) :1785-1796
[4]   南海东北部海陆深地震联测与滨海断裂带两侧地壳结构分析 [J].
赵明辉 ;
丘学林 ;
叶春明 ;
夏戡原 ;
黄慈流 ;
谢剑波 ;
王平 .
地球物理学报, 2004, (05) :846-853
[5]  
中国边缘海形成演化与资源效应[M]. 海洋出版社 , 李家彪, 2005
[6]  
The South China sea margins: Implications for rifting contrasts[J] . Dennis E. Hayes,Susan S. Nissen.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 Letters . 2005 (3)
[7]   Assessment of crustal velocity models using seismic refraction and reflection tomography [J].
Zelt, CA ;
Sain, K ;
Naumenko, JV ;
Sawyer, DS .
GEOPHYSICAL JOURNAL INTERNATIONAL, 2003, 153 (03) :609-626
[8]  
Crustal structure across the Xisha Trough, northwestern South China Sea[J] . Xuelin Qiu,Sanyu Ye,Shimin Wu,Xiaobin Shi,Di Zhou,Kanyuan Xia,Ernst R. Flueh.Tectonophysics . 2001 (1)
[9]   A crustal structure profile across the northern continental margin of the South China Sea [J].
Yan, P ;
Zhou, D ;
Liu, ZS .
TECTONOPHYSICS, 2001, 338 (01) :1-21
[10]  
The Tectonic and Geologic Evolution of Southeast Asian Seas and Islands. Taylor B,Hayes D E. American Geophysical Union . 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