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HP和GIS的中心村建设选址研究——以巩义市西村镇为例

被引:15
作者
张艳粉
刘科问
陈伟强
机构
[1] 不详
[2] 河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3] 不详
关键词
新农村规划; 中心村建设选址; AHP; GIS空间分析; 多因素综合分析; 聚类分析; 巩义市西村镇;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U982.29 [农村乡镇规划]; P208 [测绘数据库与信息系统];
学科分类号
083302 ; 070503 ; 081603 ; 0818 ; 081802 ;
摘要
为了解决新农村规划中的核心问题——中心村建设选址,以巩义市西村镇为研究对象,采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运用AHP法确定指标权重,建立村庄潜力评价指标体系;通过GIS空间分析得到各村评价参数;运用多因素综合分析计算村庄潜力评价综合分值;运用聚类分析确定村庄分级;最后用Voronoi图分割势力范围,验证村庄空间布局的合理性。结果表明:(1)影响村庄潜力的主要因素有区位条件、村庄规模、经济发展水平、服务设施完善度及村庄集聚度;(2)西村镇村庄可以划分4个等级层次;(3)中心村类型主要分为规模经济型和集聚经济型;(4)运用AHP和GIS模拟出的村庄空间布局科学合理,可为新农村规划提供依据。
引用
收藏
页码:149 / 153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山区农村居民点空间布局与优化 [J].
邹利林 ;
王占岐 ;
王建英 .
中国土地科学, 2012, 26 (09) :71-77
[2]   大城市边缘区农村居民点用地空间布局优化研究——对上海南汇地区的考察 [J].
陈兴雷 ;
郭忠兴 ;
刘小红 ;
李勤奋 .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11, (03) :117-122
[3]   村庄布点规划方法探讨 [J].
宋小冬 ;
吕迪 .
城市规划学刊, 2010, (05) :65-71
[4]   丘陵低山区中心村空间布局分析与评价——以重庆市铜梁县蒲吕镇为例 [J].
张伟 ;
张宏业 .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0, (04) :12-16
[5]   北京市农村居民点整理分区及整理模式探讨 [J].
关小克 ;
张凤荣 ;
赵婷婷 ;
方磊 ;
朱泰峰 .
地域研究与开发 , 2010, (03) :114-118+128
[6]   农村居民点用地变化驱动力研究综述 [J].
张建 ;
程久苗 ;
范树平 ;
陈丹丹 .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10, 29 (03) :106-109
[7]   基于Voronoi图的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以北京市昌平区为例 [J].
刘仙桃 ;
郑新奇 ;
李道兵 .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09, 25 (02) :30-33+93
[8]   基于GIS-SDA的居民点空间分布研究 [J].
闫庆武 ;
卞正富 .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2008, (03) :57-61
[9]   基于Voronoi图的测度点状目标空间分布特征的方法 [J].
张红 ;
王新生 ;
余瑞林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03) :422-426
[10]   层次分析法(AHP)在三江平原地质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J].
杨澍 ;
初禹 ;
杨湘奎 ;
娄本君 .
地质通报, 2005, (05) :485-4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