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类中心主义”到“人的类存在主义”

被引:2
作者
欧阳志远
机构
[1]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
关键词
人类中心主义; 人的类存在主义; 物种关系; 社会关系; 类意识;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B031 [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学科分类号
010101 ;
摘要
在关于"走出人类中心主义"和"走进人类中心主义"的争论上,首先应当厘清"人类中心主义"概念的特定含义,跳出孰为"中心"的思维误区。所谓"人类中心主义",是一种完全无视人对其他生命的依赖性,完全不考虑环境承受能力的生存观和发展观。人类改造自然的行为阈值是:不能毁灭可再生资源的再生条件,这个极限使人不可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自然界中心。人在自然面前应持"人的类存在主义",它是以自然界的存在为基础,在自然、社会、思维三个领域实现自由的生存观和发展观。其实现路径是通过对人类中心主义的扬弃,继在物种关系方面实现从动物界的提升之后,完成在社会关系方面从动物界的提升。
引用
收藏
页码:19 / 23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走进人类中心主义──兼向余谋昌先生请教 [J].
潘玉君,王丽华 .
自然辩证法研究, 1996, (04) :55-59
[2]   走出人类中心主义 [J].
余谋昌 .
自然辩证法研究, 1994, (07) :8-14+47
[3]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德)马克思;(德)恩格斯著];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人民出版社.2001,
[4]  
最后的消费.[M].欧阳志远著;.人民出版社.2000,
[5]  
道德经.[M].(春秋)老子著;(英)[A.威利](ArthurWaley)译;.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8,
[6]  
周易译注.[M].周振甫译注;.中华书局.1991,
[7]  
没有极限的增长.[M].[美]西蒙 著;黄江南;朱嘉明 编译.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
[8]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马克思 著;刘丕坤 译.人民出版社.1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