额济纳旗地区侏罗—白垩纪盆地演化与油气特征

被引:27
作者
靳久强
张研
许大丰
孟庆任
机构
[1]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北京信箱地质所,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
关键词
原型盆地; 张扭断陷; 裂谷盆地; 盆地反转; 盆地叠加; 生烃洼陷叠置;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额济纳旗地区侏罗纪以来经历了两期断陷盆地的发育。早—中侏罗世研究区处于一种张扭构造环境之中,晚侏罗世盆地发生明显抬升和反转。日垩纪—早第三纪盆地演化为一个完整的裂谷发育过程,下白垩统是裂谷早期断陷作用的产物,而上白垩统和下第三系则代表裂谷后期热沉降(或区域坳陷)沉积。侏罗纪盆地和白垩纪盆地应属两类不同性质盆地。两期盆地的不同叠置关系控制了本区烃源岩的发育,影响到这一地区坳陷的油气潜力。下白垩统烃原岩为较差—较好烃源岩,中—下侏罗统为好烃源岩。各凹陷的生烃潜力取决于两期生烃洼陷的规模和叠置关系,天草凹陷继承性发育,中—下侏罗统和下白垩统两套烃源岩叠置关系较好,是额济纳旗地区最有远景的凹陷。
引用
收藏
页码:13 / 19+119 +119-120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阿拉善地区古生代陆壳的形成和演化.[M].王廷印等著;.兰州大学出版社.1994,
[2]  
古中亚复合巨型缝合带南缘构造演化.[M].肖序常;汤耀庆主编;.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
[3]   格尔木─额济纳旗地学断面地体构造的古地磁学研究 [J].
董学斌,杨惠心,李鹏武 .
地球物理学报, 1995, (S2) :71-85
[4]  
中蒙边界区新发现的特大型推覆构造及伸展变质核杂岩.[J].郑亚东;王士政;王玉芳.中国科学(B辑 化学 生命科学 地学).1990,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