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三角洲集装箱班轮网络空间格局及其演化

被引:17
作者
潘坤友 [1 ]
曹有挥 [2 ]
刘可文 [3 ]
梁双波 [2 ]
魏鸿雁 [1 ]
机构
[1] 盐城工学院管理学院
[2]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3] 浙江工商大学旅游与城乡规划学院
关键词
港口; 班轮网络; 班轮航线; 班轮密度; 长江三角洲;
D O I
10.13249/j.cnki.sgs.2017.05.005
中图分类号
U695.22 [];
学科分类号
1201 ;
摘要
以长江三角洲为案例区,以19962013年为研究期限,选取1996、2002、2007、2013年4个重点年份,分别从班轮航线、班轮密度、空间联系3个方面分析长江三角洲集装箱班轮网络的空间格局与演化,共涉及74家船公司、10 726条集装箱班轮航线。研究表明:18 a来长江三角洲集装箱班轮网络空间结构趋于集中,与箱流的空间结构变化呈现相反趋势;上海港集装箱班轮航线数量、班轮密度领先于其它港口,国际枢纽港地位不断强化,宁波港虽在班轮航线、班轮密度增速方面超越上海港,但班轮网络组织能力明显落后于上海港;长江沿线基本形成以上海港为枢纽港,太仓、南京、张家港和南通港为干线港、其它港口为支线港的集装箱班轮运输网络;上海港和宁波港的关系已由原来主要依托沿海班轮支线联系的喂给关系演化为依托国际班轮航线联系的竞合关系。
引用
收藏
页码:682 / 690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近百年来西方港口地理学研究回顾与展望 [J].
潘坤友 ;
曹有挥 .
人文地理, 2014, (06) :32-39
[2]   港口后勤区域形成演化机理——以上海港为例 [J].
梁双波 ;
曹有挥 ;
吴威 .
地理研究, 2011, 30 (12) :2150-2162
[3]   集装箱环球航线的枢纽区位优化 [J].
徐骅 ;
金凤君 ;
王成金 .
地理学报, 2008, (06) :593-602
[4]   现代港口地理学的研究进展及展望 [J].
王成金 .
地球科学进展, 2008, (03) :243-251
[5]   中国海上集装箱运输的组织网络研究 [J].
王成金 ;
金凤君 .
地理科学, 2006, (04) :4392-4401
[6]   中国集装箱港口体系的空间结构与竞争格局 [J].
曹有挥 ;
李海建 ;
陈雯 .
地理学报, 2004, (06) :1020-1027
[7]   中国国际集装箱运输网络的布局与优化 [J].
韩增林 ;
安筱鹏 ;
王利 ;
王成金 ;
王丽华 ;
李亚军 .
地理学报, 2002, (04) :479-488
[8]   长江沿岸港口体系空间结构研究 [J].
曹有挥 .
地理学报, 1999, (03) :43-50
[9]   论海港地域组合的形成机制与发展过程 [J].
陈航 .
地理学报, 1996, (06) :501-507
[10]  
New tendency of Chinese container port system: 1998–2010[J] . Kunyou Pan,Youhui Cao,Shuangbo Liang,Hongyan Wei.GeoJournal . 2014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