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杏型胚珠器官的异时发育起源

被引:8
作者
周志炎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关键词
银杏,胚珠器官,进化,过型形成起源;
D O I
10.19800/j.cnki.aps.1994.02.001
中图分类号
Q914 [古植物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比较中侏罗世以来银杏属各种的胚珠器官,显示除了胚珠大小外,它们在形态上并不构成明显的年代梯变。中侏罗世出现的义马银杏型(Ginkgoyimaensis)的胚珠器官具有分别单独着生在珠柄上的2—4个胚珠,不同于(现生)银杏型的胚珠器官仅有1个直接生在总柄上的能育胚珠,但和现生银杏胚珠器官发育阶段产生的某些畸型(通常不育)却形态相同。推测银杏型胚珠器官是由义马银杏型胚珠器官在k型选择压力下,胚珠不断增大,最终导致胚珠数目减少、珠柄消失而形成的,并且是属于异时发育(heterochrony)中过型形成(或作超越形成peramorphosis,以超期发生hypermorphosis为主)起源。目前已知最早的银杏型胚珠器官化石见于古新世的铁线蕨型银杏(Ginkgoadiantoides)。此种的叶部化石曾被记载于中生代晚期,因而银杏型胚珠器官很可能在第三纪以前即已出现。
引用
收藏
页码:131 / 139+263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点断平衡学说的提出、质疑和进展 [J].
杨湘宁 .
古生物学报, 1988, (04) :514-520
[2]   河南义马中侏罗世两种银杏目的雌性生殖器官 [J].
周志炎 ;
章伯乐 ;
不详 .
科学通报 , 1988, (03) :216-217
[3]   古生物演化的新思潮及其对地质学的影响 [J].
殷鸿福 .
地质论评, 1986, (01) :7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