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蓝型油菜MICMS恢复基因的RAPD标记

被引:6
作者
张洁夫
傅寿仲
戚存扣
浦惠明
陈新军
高建芹
机构
[1] 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
[2]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细胞质雄性不育; 恢复基因; RAPD标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65.4 [油菜籽(芸薹)];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以MICMS育性分离群体(宁A6/宁R1)F2为基础群体,结合BSA法,利用500条10bp的随机引物对不育与可育DNA池进行筛选,存在差异的引物再对分离群体进行检测,获得了与MICMS恢复基因Rfm连锁的RAPD标记2个,即:OPH1590和OPS7380。他们位于恢复基因的两侧,遗传图距分别为5.6cM和17.3cM。
引用
收藏
页码:1 / 4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几种代表性分子标记技术 [J].
车永和 .
江苏农业科学, 2003, (02) :3-4+12
[2]   甘蓝型油菜Pol CMS育性恢复基因的PCR标记(英文) [J].
王俊霞 ;
杨光圣 ;
傅廷栋 ;
孟金陵 .
遗传学报, 2000, (11) :1012-1017+1037
[3]   甘蓝型油菜PolCMS育性恢复基因的RAPD标记 [J].
王俊霞 ;
杨光圣 ;
傅廷栋 ;
孟金陵 .
作物学报, 2000, (05) :575-578
[4]   甘蓝型油菜MICMS系统育性的遗传研究 [J].
张洁夫 ;
傅寿仲 ;
盖钧镒 .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00, (01) :15-19
[5]   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MICMS的育性归类 [J].
张洁夫 ;
傅寿仲 ;
盖钧镒 .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1999, (04) :4-7
[6]   甘蓝型油菜MICMS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性的遗传研究 [J].
张洁夫 ;
傅寿仲 ;
盖钧镒 .
中国农业科学, 1999, (S1) :20-26
[7]   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的遗传分类研究 [J].
杨光圣 ;
傅廷栋 ;
GregoryG.Brown ;
不详 .
中国农业科学 , 1998, (01) :28-32
[8]   遗传标记的发展及分子标记在农作物遗传育种中的运用 Ⅰ遗传标记的发展及分子标记的检测技术 [J].
刘勋甲 ;
郑用琏 ;
尹艳 .
湖北农业科学, 1998, (01) :33-35
[9]   一种有效提取油菜叶片总DNA的方法 [J].
李佳,沈斌章,韩继祥,甘莉 .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1994, (05) :521-523
[10]   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恢保关系的研究 [J].
杨光圣 ;
傅廷栋 .
作物学报, 1991, (02) :151-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