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 条
1999年全国流行性出血热监测点监测报告
被引:25
作者:
罗成旺
唐浏英
陈化新
机构:
[1] 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流行病学微生物学研究所出血热二部,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流行病学微生物学研究所出血热二部,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流行病学微生物学研究所出血热二部
来源:
关键词:
出血热,流行性;
带病毒鼠指数;
宿主动物;
家鼠型疫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 根据《全国流行性出血热监测方案》要求 ,对全国 41个出血热监测点进行常规监测 ,以掌握 1999年全国流行性出血热的疫情动态 ,并对防制对策提出建议。方法 疫情资料主要来自各监测点的月报和年报报表 ,监测方法采用流行病学方法、动物流行病学方法、血清学及病毒学诊断方法等。结果 1999年全国EHF监测点共发病 12 930例 ,死亡 135例 ,发病率为 5 .37/ 10万 ,病死率为 1.0 4% ,与 1998年相比 ,发病率下降了 1.47% ,病死率增加了 9.47% ,临床诊断病例血清学符合率为 6 7.2 5 % ,疫情漏报率为 1.2 8%。从宿主动物监测结果看 ,监测点野外小兽总密度为 7.46 % ,居民区小兽总密度为 6 .2 1% ,其中黑线姬鼠和褐家鼠仍分别为野外和居民区内的优势鼠种。从主要宿主动物带病毒鼠指数看 ,1999年野外黑线姬鼠为 0 .0 32 ,居民区褐家鼠为 0 .0 31;黑线姬鼠春、秋季的带病毒鼠指数分别为 0 .0 2 6和 0 .0 2 0 ,褐家鼠春、秋季的带病毒鼠指数分别为 0 .0 2 8和 0 .0 36 ,褐家鼠带病毒鼠指数明显高于黑线姬鼠。结论 由于我国北方多旱少雨地区 (特别是以家鼠型疫区为主的中、低疫区 )近年来疫情上升幅度较大 ,重疫区的疫情有所遏制 ,提示 :应加强对中、低疫区和非疫区的监测力度
引用
收藏
页码:48 / 50
页数:3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