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壤表土团聚体破碎方式对坡面产流过程的影响

被引:20
作者
史志华
闫峰陵
李朝霞
王天巍
蔡崇法
机构
[1] 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农业部亚热带农业资源与环境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红壤; 团聚体破碎方式; 径流; 入渗; 人工模拟降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57 [水土保持];
学科分类号
0815 ; 082802 ; 090707 ; 0910 ;
摘要
以5种典型红壤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团聚体在消散和机械外力两种破碎方式下的稳定性,并对团聚体两种破碎方式下的坡面产流过程及其表土微形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雨强为60 mm·h-1时,在消散和雨滴击溅共同作用下,随着团聚体稳定性增加,产流时间从3.7增加到16.2 min,稳定产流强度在0.73-0.93 mm·min-1之间,径流系数(α)与平均重量直径D1,FW和D1,WS(FW为快速润湿;WS为预湿后震荡)的多元回归式为αfallow=141.8-32.2D1,WS-9.8D1,FW (R2=0.91).消除雨滴动能后,产流时间在3.9到40.2 min之间,稳定产流强度减少6%~81%,径流系数(α)与D1,FW符合αnet=188.06D1,FW-2.304的幂函数关系(R2=0.96).入渗过程可以用Horton模型来描述,裸土条件下的稳定入渗率fc和系数k可分别用D1,WS的指数和对数函数描述,消除雨滴动能后则可用D1,FW分别进行描述.研究结果有助于深入理解降雨过程中土壤团聚体破碎方式对降雨入渗过程和坡面产流特征的影响,为进一步的坡面水文过程模拟和流域分布式水文模型开发提供必要的土壤参数.
引用
收藏
页码:217 / 224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人工降雨条件下几种土壤结皮发育特征 [J].
胡霞 ;
蔡强国 ;
刘连友 ;
蔡崇法 ;
李顺江 ;
朱远达 .
土壤学报, 2005, (03) :504-507
[2]   降雨条件下坡地水分转化特征实验研究 [J].
李裕元 ;
邵明安 ;
不详 .
水利学报 , 2004, (04) :48-53
[3]   华中丘陵红壤的水分问题Ⅱ.旱地红壤的水分状况 [J].
姚贤良 .
土壤学报, 1998, (01) :16-24
[4]  
土壤理化分析[M].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编, 1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