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歇降雨条件下黄土坡面土壤溶质的迁移特征

被引:10
作者
张亚丽 [1 ,2 ,3 ]
李怀恩 [2 ]
张兴昌 [3 ]
韩燕来 [1 ]
孟庆香 [1 ,3 ]
机构
[1] 不详
[2] 河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3] 不详
[4] 西安理工大学/西北水资源与环境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5]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
[6] 不详
关键词
间歇降雨; 地表径流; 入渗; 土壤侵蚀; 土壤溶质迁移;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53 [土壤化学、土壤物理化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研究间歇降雨条件下黄土坡地水分溶质迁移特征,为减少汛期坡耕地肥料流失率和水土流失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黄土坡地为研究对象,采取表层喷施和拌施两种施肥方式,通过两场间隔24h的室内模拟降雨试验,从降雨-径流-土壤相互作用角度,研究间歇降雨条件下坡面水土流失和土壤溶质(NO3-、Br-和PO43)的迁移特征。【结果】第二次降雨的稳定产流强度、径流量和侵蚀泥沙量均大于第一次降雨,初始产流时间和产流强度达到稳定的时间也比第一次降雨提前。与第一次降雨平稳阶段NO3-和Br-的浓度相比,第二次降雨开始产流时浓度明显偏大,但其平稳阶段浓度又均小于前者,而吸附性PO43-的第二次降雨浓度高于第一次降雨稳定期浓度。非吸附性NO3-和Br-易随入渗水迁移,导致表层土壤溶质含量显著减少,第二次降雨地表总流失量小于第一次降雨,而PO43-受土壤侵蚀因素影响很大,喷施和拌施条件下PO43-第二次降雨的总流失量分别为第一次降雨的2.93和1.77倍。【结论】对于土体疏松易侵蚀的黄土地区,受降雨间歇期表层土壤溶质含量和土壤抗蚀性变化的影响,第二次降雨的径流溶质浓度过程线不能视作第一次降雨的简单延续,多次降雨会加剧吸附性土壤溶质的地表流失风险。在雨季里,首次降雨应时该采取必备的截流措施,减少非吸附性土壤养分的大量流失;对后期降雨的关注重点则是涵养水土,防范吸附性土壤养分的流失风险。
引用
收藏
页码:1299 / 1305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Coupling mixing zone concept with convective-diffusion equation to predict chemical transfer to surface runoff. Zhang X C,Norton D,Lei T. Transactions of the ASME . 1999
[2]   坡地土壤养分迁移与流失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J].
王全九 ;
王力 ;
李世清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12) :109-114+119
[3]  
Steenhuis. Rainfall induced chemical transport from soil to runoff theory and experiments. Gao B,Walter M T,Tammo S. Journal of Hydronautics . 2004
[4]  
Effective raindrop kinetic energy influence on soil potassium transport into runoff. Wang Q J,Horton R,Shao M A. Soil Science . 2002
[5]  
Effects of vegetation coverage and management practice on soil nitrogen loss by erosion in a hilly region of the Loess Plateau of China. Xingchang,Zhang,Mingan,Shao. Acta Botanica Sinica . 2003
[6]   人工降雨条件下黄土坡面养分随径流迁移试验 [J].
王辉 ;
王全九 ;
邵明安 .
农业工程学报, 2006, (06) :39-44
[7]   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土壤侵蚀模拟实验大厅降雨装置 [J].
周佩华 ;
张学栋 ;
唐克丽 .
水土保持通报, 2000, (04) :27-30+45
[8]  
水力侵蚀产沙过程及模拟[M]. 黄河水利出版社 , 姚文艺,汤立群著, 2001
[9]  
中国水土保持[M]. 科学出版社 , 唐克丽等编著, 2004
[10]  
The depth of rainfall -runoff -soil interactions as determined by 32P. Ahuja L R,Sharpley A N. Water Resources . 1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