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的技术之维——一种可能的分析

被引:1
作者
尚东涛
机构
[1] 洛阳师范学院政法系
关键词
宗教; 自然技术; 规训技术; 技术; “技术造魅”;
D O I
10.19484/j.cnki.1000-8934.2011.11.008
中图分类号
B91 [对宗教的分析和研究];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在结构性上,宗教存在于互融之宗教教义、宗教仪式和宗教组织等要素之中。由于宗教教义、宗教仪式和宗教组织,分别是规训技术(社会技术)的"元技术"形态、"实践"形态和"组织化"形态,因而存于宗教教义、宗教仪式和宗教组织的宗教存于规训技术;由于展示宗教教义本性的教义传播、展示宗教仪式象征特质的"物态化"媒介、展示宗教组织空间化形式的宗教建筑,分别基于以传播技术、制造技术、建筑技术为标志的自然技术,因而宗教惟于自然技术之基上才能获得存在,或者说宗教存于自然技术。如果,自然技术与规训技术不可分割地构成着统一的技术。那么,存于自然技术与规训技术的宗教存于技术。据此,宗教之魅"造"于技术,"技术祛魅"之启蒙式理解的普适性值得怀疑。
引用
收藏
页码:41 / 46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宗教.[M].(法) 德里达; (意) 瓦蒂莫; 主编.商务印书馆.2006,
[2]  
身体、空间与后现代性.[M].汪民安著;.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
[3]  
想象的共同体.[M].(美)本尼迪克特·安德森(BenedictAnderson)著;吴叡人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4]  
圣书的子民.[M].(加)谢大卫(DavidLyleJeffrey)著;李毅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5]  
宗教人类学导论.[M].(英)菲奥纳·鲍伊(FionaBowie)著;金泽;何其敏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6]  
知觉现象学.[M].(法)莫里斯·梅洛-庞蒂(MauriceMerleau-Ponty)著;姜志辉译;.商务印书馆.2001,
[7]  
宗教内对话.[M].(西)西蒙·潘尼卡(RaimonPanikkar)著;王志成;思竹译;.宗教文化出版社.2001,
[8]  
规训与惩罚.[M].(法)米歇尔·福柯(MichelFoucault)著;刘北成;杨远婴译;.三联书店.1999,
[9]  
宗教生活的初级形式.[M].(法)E.杜尔干(EmileDurkheim)著;林宗锦;彭守义译;.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9,
[10]  
宗教学通论.[M].吕大吉 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