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何以成为口袋罪
被引:113
作者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孙万怀
机构
:
[1]
华东政法大学
来源
:
现代法学
|
2010年
/ 32卷
/ 05期
关键词
:
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口袋罪;
政策;
规范;
罪刑法定;
D O I
:
暂无
中图分类号
:
D924.3 [分则];
学科分类号
:
摘要
:
从道路交通秩序领域到市场经济秩序领域、公民个人权利领域、社会管理秩序领域,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触角已经越伸越长。从交通肇事到生产经营非食品原料、"碰瓷"、偷窨井盖,危险方法行为犯罪行为方式可谓五花八门。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越来越显示出口袋罪的特征。产生这一结果固然有罪名本身的因素,但根本原因在于三个方面:一是对于刑事政策的不合理解读,二是对于社会效果内容的片面阐释,三是无视罪名的确定性内容。其实质是忽视了政策与规范之间的关系,过分关注结果的危害性而淡化了行为规范内容和主观心态。只有在司法中切实坚持罪刑法定原则,才不致使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成为口袋罪。
引用
收藏
页码:70 / 81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驾车“碰瓷”案件的司法考量——兼论具体危险犯的可罚性判断
于同志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
于同志
[J].
法学,
2008,
(01)
: 155
-
160
[2]
刑事审判前沿问题思考[M].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刘树德, 2008
[3]
刑法热点裁判与规则适用[M]. 人民法院出版社 , 于同志, 2008
[4]
美国刑法[M].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储槐植著, 2005
[5]
刑法分则的解释原理[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张明楷著, 2004
[6]
犯罪与刑罚理论专题研究[M]. 法律出版社 , 苏惠渔主编, 2000
←
1
→
共 6 条
[1]
驾车“碰瓷”案件的司法考量——兼论具体危险犯的可罚性判断
于同志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
于同志
[J].
法学,
2008,
(01)
: 155
-
160
[2]
刑事审判前沿问题思考[M].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刘树德, 2008
[3]
刑法热点裁判与规则适用[M]. 人民法院出版社 , 于同志, 2008
[4]
美国刑法[M].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储槐植著, 2005
[5]
刑法分则的解释原理[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张明楷著, 2004
[6]
犯罪与刑罚理论专题研究[M]. 法律出版社 , 苏惠渔主编, 2000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