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经络穴位到支持与储备系统——基于数字解剖学研究提出人体第十大功能系统假说(英文)

被引:13
作者
王军 [1 ]
董为人 [2 ]
姚大卫 [3 ]
王春雷 [1 ]
赵冰雷 [2 ]
沈宝林 [1 ]
杨林林 [1 ]
原林 [1 ]
机构
[1] 南方医科大学人体解剖学教研室
[2] 南方医科大学组织学与胚胎学教研室
[3] 香港中文大学解剖学系
关键词
数字人/解剖学; 结缔组织; 自体监控系统; 筋膜学/机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224.1 [经络]; R322 [人体解剖学];
学科分类号
100501 ; 100101 ;
摘要
中国传统针灸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已广为接受,但其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为此,我们基于数字化虚拟人技术构筑了人体全身结缔组织筋膜网状支架,并对结缔组织的聚集部位进行标记,并将虚拟的经穴三维图像与传统针灸疗法的刺激部位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由结缔组织构成的筋膜网络支架可能构成针灸穴位的解剖学基础。我们发现,穴位主要分布于结缔组织聚集的部位,该处富含敏感的神经末梢、活性细胞和淋巴管,针刺这些部位能产生较强的生物学效应。从生物种系发生和胚胎发育的角度来看,人体全身的结缔组织网状支架构成人体一个新的功能系统——支持与储备系统,对该系统的研究称为筋膜学。该假说能全面(形态、功能)的解释针灸的基础理论问题。
引用
收藏
页码:573 / 579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虚拟中国人女性一号图像数据的配准 [J].
焦培峰 ;
原林 ;
陆云涛 ;
樊继宏 ;
李鉴轶 ;
钟世镇 .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2003, (06) :532-534
[2]   “虚拟中国人”(VCH)数据采集技术研究 [J].
唐雷 ;
原林 ;
黄文华 ;
王兴海 ;
洪辉文 ;
樊继宏 ;
钟世镇 .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02, (05) :324-326+329
[3]   经络物质基础及其功能性特征的实验探索和研究展望 [J].
费伦 ;
承焕生 ;
蔡德亨 ;
杨世埙 ;
许建荣 ;
陈尔瑜 ;
党瑞山 ;
丁光宏 ;
沈雪勇 ;
唐颐 .
科学通报, 1998, (06) :658-672
[4]   人体穴位及循经感传的形态学研究 [J].
郑鸣 ;
周迪湘 ;
闫平 ;
康仲涵 ;
张鹏飞 ;
蔡华秀 .
四川解剖学杂志, 1997, (04) :200-203
[5]  
Characterisation of human skin conductance at acupuncture points[J] . A. Comunetti,S. Laage,N. Schiessl,A. Kistler.Experientia . 1995 (4)
[6]  
Biomechanical Response to Acupuncture Needling in Humans. Langevin HM,Churchill DL,Fox JR,Badger GJ,Garra BS,Krag MH. Journal of Applied Physiology . 2001
[7]  
Relationship of acupuncture points and meridians to connective tissue planes. Langevin HM, Yandow JA. The Anatomical Record . 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