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缝洞双重介质数值模型及渗流特征研究
被引:21
作者
:
彭小龙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南石油大学
“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南石油大学
彭小龙
[
1
]
刘学利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化西北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南石油大学
刘学利
[
2
]
杜志敏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南石油大学
“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南石油大学
杜志敏
[
1
]
机构
:
[1]
“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南石油大学
[2]
中国石化西北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来源
: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09年
/ 31卷
/ 01期
关键词
:
裂缝;
溶洞;
双重介质;
窜流;
ECLIPSE;
D O I
:
暂无
中图分类号
:
TE311 [油气层物理];
学科分类号
:
082002 ;
摘要
:
按储层特征和渗流特征,将缝洞双重介质模型分为三类,从数学角度简化成两类模型,即裂缝-基岩型和裂缝-孔洞型。前者采用Woren-Root等常规双重介质模型,后者需要建立缝洞系统的窜流公式才能进行数值模拟计算。根据缝洞的组合特征以及裂缝中的压力分布特征,推导了缝洞介质的窜流计算公式,并以商业软件ECLIPSE为基础,通过修改特定的关键字,实现缝洞双重介质模型的等效模拟。在此基础上,研究分析了缝洞双重介质的渗流特征:当窜流系数较低,单相流的双对数试井曲线出现凹形特征;当窜流系数足够大,单相流的曲线形态与单一介质相似,不出现凹形特征,但油水两相流动可导致油井的含水率出现阶梯状。
引用
收藏
页码:61 / 64+187 +187-188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多重介质渗流模型的适用性分析
[J].
彭小龙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西南石油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西南石油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彭小龙
;
杜志敏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西南石油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西南石油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杜志敏
;
戚志林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原油田分公司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西南石油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戚志林
;
刘地渊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原油田分公司采油二厂
西南石油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刘地渊
.
石油天然气学报(江汉石油学院学报),
2006,
(04)
:99
-101+444
[2]
三重介质油藏水平井试井解释模型研究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李成勇
;
刘启国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南石油大学
“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南石油大学
刘启国
;
张燃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西南油气田输气管理处
“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南石油大学
张燃
;
杨琨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新疆油田分公司研究院开发所
“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南石油大学
杨琨
;
孙来喜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南石油大学
“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南石油大学
孙来喜
.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2006,
(04)
:32
-35+103
[3]
开采多层裂缝性储层井的压力反映特征
[J].
张永贵,冯文光,邓恂康,丁照宇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成都理工学院石油系,成都理工学院资源与经济系
张永贵,冯文光,邓恂康,丁照宇
.
成都理工学院学报,
1996,
(01)
:105
-109
[4]
单一介质、双重介质天然气藏含致密低渗透层越流问题的精确解
[J].
冯文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成都地质学院
冯文光
.
天然气工业,
1987,
(03)
:31
-38+5
[5]
Triple-porosity systems for representing naturally fractured reservoirs. ABDASSAH D,ERSHAGHI I. SPE 13409 . 1986
←
1
→
共 5 条
[1]
多重介质渗流模型的适用性分析
[J].
彭小龙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西南石油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西南石油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彭小龙
;
杜志敏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西南石油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西南石油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杜志敏
;
戚志林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原油田分公司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西南石油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戚志林
;
刘地渊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原油田分公司采油二厂
西南石油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刘地渊
.
石油天然气学报(江汉石油学院学报),
2006,
(04)
:99
-101+444
[2]
三重介质油藏水平井试井解释模型研究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李成勇
;
刘启国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南石油大学
“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南石油大学
刘启国
;
张燃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西南油气田输气管理处
“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南石油大学
张燃
;
杨琨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新疆油田分公司研究院开发所
“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南石油大学
杨琨
;
孙来喜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南石油大学
“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南石油大学
孙来喜
.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2006,
(04)
:32
-35+103
[3]
开采多层裂缝性储层井的压力反映特征
[J].
张永贵,冯文光,邓恂康,丁照宇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成都理工学院石油系,成都理工学院资源与经济系
张永贵,冯文光,邓恂康,丁照宇
.
成都理工学院学报,
1996,
(01)
:105
-109
[4]
单一介质、双重介质天然气藏含致密低渗透层越流问题的精确解
[J].
冯文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成都地质学院
冯文光
.
天然气工业,
1987,
(03)
:31
-38+5
[5]
Triple-porosity systems for representing naturally fractured reservoirs. ABDASSAH D,ERSHAGHI I. SPE 13409 . 1986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