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满有:典范生产的典型案例

被引:9
作者
朱至刚
机构
[1] 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关键词
吴满有; 典范生产; 工具理性;
D O I
10.13495/j.cnki.cjjc.2010.05.001
中图分类号
D231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
学科分类号
030204 ; 0305 ; 030503 ; 0307 ;
摘要
本文以典范的生产流程为考察线索,从社会结构和历史情境对吴满有现象的成因进行剖析。笔者认为吴满有所以能够成为典范,是因为他既符合四十年代初期宣传新民主主义人物的需要,还符合陕甘宁边区形象建构的需要,又因为符合领袖的偏好而被边区认可为典范。此类典范人物的生产流程反映的是看重当前需要的工具理性,而非着眼于道德的价值判断。
引用
收藏
页码:16 / 22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论民粹主义与典型报道的起源——以“吴满有”报道为例 [J].
阳海洪 .
国际新闻界, 2010, (04) :70-75
[2]   陕甘宁边区的吴满有运动及其意义 [J].
高娜 .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32 (01) :63-66
[3]   吴满有其人其事 [J].
鲁艺 .
山西档案, 2006, (04) :45-47
[4]   从"吴满有方向"看党的群众基础的扩大 [J].
张瑞敏 .
武汉纺织大学学报, 2004, (08) :69-71
[5]   劳动英雄吴满有真的叛变投敌了吗? [J].
李锐 .
炎黄春秋, 1995, (04) :66-70
[6]  
革命中的中国:延安道路[M].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美)马克·赛尔登(MarkSelden)著, 2002
[7]  
任弼时传[M]. 中央文献出版社 , 章学新主编, 1994
[8]  
毛泽东选集[M]. 人民出版社 , 毛泽东 著, 1991
[9]  
回忆与研究[M]. 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 , 李维汉 著, 1986
[10]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M]. 人民出版社 , 毛泽东著, 19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