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临终关怀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被引:64
作者
陈春燕
罗羽
谢容
机构
[1] 西藏军区总医院消化血液科
[2] 第三军医大学护理管理教研室
[3] 西藏军区总医院心胸外科 西藏拉萨
[4] 重庆
[5] 西藏拉萨
关键词
临终关怀; 模式; 可行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48 [临终关怀学];
学科分类号
1011 ;
摘要
目前对我国临终关怀事业具有指导意义和较大影响的是李义庭的PDS模式和施榕的“施氏模式”,两者的共同核心为家庭临终照护和社区临终关怀相结合,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建立一种家庭-社区-医护人员相结合的临终关怀模式更能适应人们的需要。新模式缩小了临终关怀的范围,拓展了自愿者的队伍、收治对象,明确了工作人员的工作程序和范围,扩大了临终关怀覆盖面,合理利用了人力资源,减少了经济因素对临终关怀的影响。
引用
收藏
页码:26 / 28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临终关怀的护理进展 [J].
余秀君 ;
李虹 ;
李晓华 .
华西医学, 2003, (03) :430-431
[2]   中国人口的户籍现状与分区域推进户籍制度改革 [J].
李若建 .
中国人口科学, 2003, (03) :11-19
[3]   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临终关怀护理摸式 [J].
刘桂英 ;
刘世梅 ;
韩风英 ;
金云玉 .
护理学杂志, 2003, (02) :130-131
[4]   我国的临终关怀模式探讨 [J].
李映兰 ;
欧阳玉燕 .
现代护理, 2002, (11) :880-881
[5]   关于“空巢”现象的分析与思考 [J].
俞志新 .
杭州科技, 2002, (03) :32-34
[6]   21世纪中国临终关怀事业展望 [J].
蔺晓贤 .
浙江中医学院学报, 2001, (06) :73-74
[7]   美国家庭临终护理现状 [J].
王慧敏 .
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 2001, (05) :244-245
[8]   对老年晚期癌症患者及其家属临终关怀需求的调查与分析 [J].
朱丹 ;
吴伟菊 ;
王利丽 .
解放军护理杂志, 1999, (01) :15-16
[9]   临终患者护理需求的调查分析 [J].
罗灿辉 ;
向淑明 .
护士进修杂志, 1998, (05) :26-27
[10]   死亡教育是学校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 [J].
杜智殊,胡承志,张桂芝 .
中国健康教育, 1994, (06) :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