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南气田海相天然气藏成因类型探讨

被引:8
作者
王韶华 [1 ]
万云强 [2 ]
林娟华 [2 ]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学院
[2] 江汉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关键词
建南气田; 气体组分特征; 碳同位素系列; 轻烃组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截止目前为止,建南气田发现嘉一段、飞三段、长兴组及黄龙组4个工业气层,下三叠统、二叠系、下志留统3套气源岩。通过研究不同产气层的气体组分、烷烃碳同位素系列、天然气浓缩轻烃特征认为,不同产层的天然气均为有机成因,属高温裂解气;天然气的甲乙烷碳同位素普遍存在倒转(即δ13C1>δ13C2),主要是由于煤成气和油型气的不同源岩的或不同成熟度的气混合的结果;天然气藏中的混合气以腐泥型的油型气贡献以主,少量腐殖型气,而石炭系天然气成因主体属志留系烃源岩所生油的二次裂解水溶气。
引用
收藏
页码:37 / 42+173 +173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天然气成因类型及其鉴别 [J].
宋岩 ;
徐永昌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5, (04) :24-29
[2]   四川盆地天然气的碳同位素特征 [J].
戴金星 ;
夏新宇 ;
卫延召 ;
陶士振 .
石油实验地质, 2001, (02) :115-121+132
[3]   塔里木盆地中高氮天然气的成因及其与天然气聚集的关系 [J].
陈世加 ;
付晓文 ;
沈昭国 ;
赵孟军 ;
黄第藩 .
沉积学报, 2000, (04) :615-618+623
[4]   原油二次裂解气——天然气重要的生成途径 [J].
赵孟军 ;
卢双舫 .
地质论评, 2000, (06) :645-650
[5]   判别混源气母质转化程度的定量模式及其应用 [J].
庞雄奇 ;
周海燕 ;
李建青 ;
周瑞年 .
石油学报, 2000, (05) :16-20+6
[6]   影响石柱地区天然气成藏因素分析 [J].
廖曦 ;
何绪权 ;
王琰 .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1999, (03) :6-12
[7]   中国煤成气研究二十年的重大进展 [J].
戴金星 .
石油勘探与开发, 1999, (03) :3-5
[8]   四川盆地已知大中型气田成藏条件研究 [J].
李一平 .
天然气工业, 1996, (S1) :1-12+105
[9]   天然气成因类型及判别标志 [J].
刘文汇,徐永昌 .
沉积学报, 1996, (01) :110-116
[10]   天然气中氮的地球化学特征 [J].
杜建国,刘文汇,邵波 .
沉积学报, 1996, (01) :143-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