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维台风对海南尖峰岭热带山地雨林群落的影响

被引:29
作者
许涵 [1 ]
李意德 [1 ]
骆土寿 [1 ]
林明献 [1 ]
陈德祥 [1 ]
莫锦华 [2 ]
罗文 [2 ]
黄豪 [2 ]
机构
[1]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研究所
[2] 海南尖峰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关键词
尖峰岭; 达维台风; 群落组成和结构; 生物量变化; 碳归还;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48 [植物生态学和植物地理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海南岛地处我国台风的频发地带,台风是影响海南岛热带雨林的一个重要的自然干扰因子。该文对2005年达维台风前后海南尖峰岭热带山地雨林天然次生林2600m2固定样地的物种组成、胸高断面积、植株数目、风倒木的影响因子、物种多样性、生物量变化及碳储量归还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台风后森林内产生大量的风倒木、断枝和落叶,导致群落郁闭度减少、透光性增强,并产生大量的林窗。台风后群落的组成结构发生显著变化,受损株数达514株(占总株数26.1%);其中风倒木比例较大,达206株(占总株数10.5%)。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受台风影响产生的风倒木与未明显受损树木的胸径面积、树高和木材密度均无显著差异;但与树种组成有较紧密的关联,对乔木层、幼树层和下木层造成的损害存在种类上的明显差异。台风产生的损害可以分为直接性损害和间接性损害两种:1)直接性损害主要作用于乔木层,造成大径级植株严重受损;部分树种重要值降低,变成伴生种,或者次优势种和原有优势种成为共同优势种;2)间接性损害主要通过风倒木作用于幼树层和下木层,产生的倒木、断枝和落叶压倒其它植株,表现为小面积范围内的个体死亡,甚至有种类消失;部分优势种的个体数减少较多,但占该种群所有个体数目的比例较小。乔木层的Shannon-Wiener和Simpson多样性指数均略有下降,而幼树层和下木层均略有上升,但3个林层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种类消失和一些种类的个体数目减少。此次台风还造成该样地至少占台风前总生物量10.42%的生物量归还给林地,并对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产生重大影响。
引用
收藏
页码:1323 / 1334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28 条
[1]   飓风和台风对沿海地区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 [J].
仝川 ;
杨玉盛 .
生态学报, 2007, (12) :5337-5344
[2]   0518号台风“达维”(Damrey)特征分析 [J].
石海莹 ;
李文欢 ;
黄厚衡 .
海洋预报, 2006, (04) :59-64
[3]   台风“达维”对海南农垦橡胶产业的损害及所引发的对今后产业发展的思考 [J].
余伟 ;
张木兰 ;
麦全法 ;
蒋菊生 .
热带农业科学, 2006, (04) :41-43
[4]   台风“达维”为害海南腰果生产情况调查 [J].
梁李宏 ;
梁林州 ;
梅新 ;
黄伟坚 ;
张中润 .
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学报, 2006, (01) :1-6
[5]   南亚热带典型森林演替类型粗死木质残体贮量及其对碳循环的潜在影响 [J].
唐旭利 ;
周国逸 .
植物生态学报, 2005, (04) :559-568
[6]   不同路径台风或热带风暴对海南尖峰岭强降水的影响 [J].
周光益 ;
邱坚锐 ;
邱治军 ;
吴仲民 .
生态学报, 2004, (12) :2723-2727
[7]   登陆热带气旋研究的进展 [J].
陈联寿 ;
罗哲贤 ;
李英 .
气象学报, 2004, (05) :541-549
[8]   登陆海南岛台风季节特征的对比分析 [J].
许向春 ;
郑艳 ;
刘丽君 .
广西气象, 2004, (03) :14-17+27
[9]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风灾干扰区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 [J].
赵晓飞 ;
牛丽君 ;
陈庆红 ;
张植 ;
栾艳新 .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04, (04) :38-40
[10]   海南岛尖峰岭山地雨林的群落结构、物种多样性以及在世界雨林中的地位 [J].
方精云 ;
李意德 ;
朱彪 ;
刘国华 ;
周光益 .
生物多样性, 2004, (01) :2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