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与哲学家——兼论教师通向哲学家之可能

被引:7
作者
唐松林 [1 ]
张儒辉 [2 ]
机构
[1] 湖南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
[2] 湖南文理学院文史学院
关键词
教师; 哲学家; 教育生活; 教育话语;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451.1 [教师评定与任用];
学科分类号
04 ; 0401 ;
摘要
教师与哲学家具有同一性:他们的哲学思考是"我"的思考,而不是"他"的哲学思想的复述;他们的思考对象是现实问题而不是作为理解现实问题的哲学理论;他们思考的工具是与现实问题相关的生活语言而不是哲学术语。教师与哲学家的差别仅仅在于:哲学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哲学思想与相应的理论成果。教师与哲学家的界限更多地是人为的,其本质是一个现代性问题,其后果是教师丧失了哲学思考的习惯与能力,阻断了教师通向哲学家的可能。为此,教师应具有哲学的自觉,对教育实践生活充满热忱,对他人的思考具有宽容的心态。即可以通过一种平民的、个体的、实践的、反思的自由思想与自我意识,形成自己独特的哲学智慧,从而使自己通向哲学家成为可能。
引用
收藏
页码:54 / 59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平民精神:乡村教师公共性回归之所 [J].
杨运鑫 .
大学教育科学, 2008, (05) :66-68
[2]   哲学人格:教师哲学何以可能 [J].
杨运鑫 .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08, (05) :11-13
[3]   哲学不是哲学史 [J].
朱志方 .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03) :104-108
[4]   巨鼹的踪迹——论《乡村教师》中的阐释问题 [J].
谢莹莹 .
外国文学评论, 2006, (03) :55-62
[5]   自由教育与美好生活——施特劳斯学派自由教育观述评 [J].
沈文钦 .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2006, (01) :33-45
[6]  
哲学的邀请[M]. 北京大学出版社 , (西)萨瓦特尔(Savater, 2007
[7]  
中世纪教育文选[M]. 人民教育出版社 , 吴元训选编, 2005
[8]  
史学遗产六讲[M]. 北京出版社 , 白寿彝著, 2004
[9]  
人的问题[M]. 上海译文出版社 , (美)托马斯·内格尔(ThomasNagel)著, 2004
[10]  
帕斯卡尔[M]. 中华书局 , (美)道格拉斯·格鲁秀斯(DouglasGroothuis)著,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