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社会营销理念推动大学生心理健康服务发展的可行性初探

被引:4
作者
李强
李凌
机构
[1] 南开大学社会心理学系
关键词
社会营销; 心理健康服务; 大学生; 心理咨询; 综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B844.2 [青少年心理学];
学科分类号
040202 ;
摘要
近年来,国内的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重视和发展,但现阶段的实践仍存在很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如学生心理问题心理障碍普遍存在且危害严重,学生求助动机不高,心理机构资源不足等。为了充分利用有限的资源为大学生提供最有效的心理健康服务,可以借鉴已被成功应用于社会运动和公共健康活动的社会营销理念,根据学生的需要,结合营销策略和方法开展心理健康工作。具体的措施包括在掌握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和心理服务需求的基础上,开展有针对性的宣传、层次化的心理健康干预、层次化的分工和专业技能训练,以及安排驻校精神科医生等。
引用
收藏
页码:886 / 890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高求助意愿者的心理求助行为 [J].
纪骁纹 ;
张宁 ;
王纯 .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13, 27 (04) :252-256
[2]   国外高校心理辅导的发展及启示 [J].
杨芷英 .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2, (28) :8-12
[3]   高校辅导员兼职心理辅导的利弊与对策 [J].
戚昕 ;
陈国鹏 .
当代教育科学, 2012, (13) :36-38
[4]   北京某大学1997-2009年学生因病休学原因分析 [J].
赵琳 .
中国学校卫生, 2012, 33 (04) :443-444
[5]   国民心理健康服务需要调查研究 [J].
江光荣 ;
李凤兰 .
教育研究与实验, 2011, (05) :81-88
[6]   营销心理健康专业服务——专业心理求助行为研究的应用分析 [J].
李强 ;
高文珺 .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 (05) :124-132
[7]   高校心理咨询发展现状调查研究 [J].
刘蓉洁 ;
石磊 .
北京社会科学, 2010, (03) :88-91
[8]   归因、自我效能和社会容认度对心理求助行为的影响 [J].
夏勉 ;
江光荣 .
心理学报, 2007, (05) :892-900
[9]   日本的学校心理咨询模式 [J].
黄辛隐 .
心理科学, 2006, (06) :1466-1469
[10]   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的职业化发展及现状 [J].
李晓虹 ;
杨蕴萍 ;
不详 .
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 . , 2005, (02) :9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