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5 条
RAPD分子标记水稻遗传距离及其与杂种优势的关系
被引:28
作者:
张培江
才宏伟
李焕朝
杨联松
张德泉
白一松
胡兴明
许传万
机构:
[1]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2] 农业部水稻遗传育种重点开放实验室!合肥
[3] 中国农业大学植物遗传育种系
[4] 天长市桥湾农技站
来源:
关键词:
RAPD标记;
水稻;
遗传距离;
杂种优势;
相关分析;
D O I:
10.13989/j.cnki.0517-6611.2000.06.014
中图分类号:
S511 [稻];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用 12个水稻亲本按NCⅡ设计配组 32F1 杂种 ,以汕优 6 3为对照 ,研究播始历期、株高、穗长及产量因素等 8个性状的杂种优势。并以 12个亲本为DNA样品来源 ,通过随机引物PCR扩增基因组DNA的多态性 ,探索利用RAPD标记水稻亲本遗传距离预测杂种优势的可能性。由RAPD数据计算的Nei’s遗传距离创建聚类树状图。聚类分析结果表明 ,籼稻和粳稻容易被分开 ,普通粳稻又容易与光壳稻、爪哇稻分开 ,但光壳稻和爪哇稻混合聚在一起。F1 每穗总粒数的优势最强 ,中亲优势平均为 33.46 % ,竞争优势平均为 2 3.10 %。F1 播始历期、株高、穗长、有效穗 4个性状中亲优势和竞争优势均表现为粳×粳 <粳×偏粳 <粳×籼。每穗总粒数的中亲优势也表现上述趋势 ,而竞争优势则是粳×粳 <粳×籼 <粳×偏粳。全生育期、株高、穗长的中亲优势和竞争优势与遗传距离之间均达极显著相关。每穗总粒数的中亲优势与遗传距离之间达显著相关 ,而竞争优势则达极显著相关。根据聚类图发现普通粳稻亚群内杂种优势较弱 ,亚群间即生态群间的杂种优势较强 ,群间即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更强。利用光壳稻、爪哇稻选育不同生态群方向的恢复系和不育系 ,配组超强优势的杂交稻组合。
引用
收藏
页码:697 / 700+704
+704
页数:5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