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效应分析

被引:9
作者
张鹏飞
王玉海
刘学敏
机构
[1]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
关键词
人口分布; 经济布局; 地理集中度; 协调发展; 北京城市副中心;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299.27 [地方城市经济];
学科分类号
1204 ;
摘要
北京城市副中心是我国首都可持续发展的产物。在新时代背景下研究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功能及其效应,有利于特大城市在优化城市发展模式中积累经验,对将通州建成副中心示范区具有现实意义。基于北京市2012~2016年各区的人口与GDP数据,运用地理集中度、不一致指数、空间相关性指数和分形理论等方法探究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建设效应,结果表明:(1)整体来看,北京城市副中心在承接非首都功能方面初见成效,人口集聚的经济导向性明显,但人口集中度与经济集中度的变化存在差异。(2)通州区构建了"一带、一轴、多组团"的空间结构,保障了人口和经济的稳步集聚,但南北差异较大,辐射带动作用有待加强。(3)北京城市副中心在京津冀地区协同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它与雄安新区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两翼",构建了京津冀地区"一核、双城、两翼、三轴、四区、多节点"新的空间格局,加强了京津对河北省各市区的辐射带动作用。最后,从管理机制、内在要素间的关联性方面提出了促进北京城市副中心稳定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
引用
收藏
页码:159 / 164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支持韩国首都功能搬迁的财税政策——对北京市首都功能疏解的启示 [J].
金希娜 ;
黄夏岚 .
地方财政研究, 2017, (05) :103-106+112
[2]   日本城市副中心建设的经典案例及经验借鉴 [J].
赵芳 ;
刘彦君 ;
张炜 ;
吴琼 ;
胡琳悦 .
天津科技, 2017, 44 (01) :30-34
[3]   北京“市府东移”背景下通州区城市扩展模拟与管控启示 [J].
邓羽 ;
贾宁 ;
刘毅 .
城市发展研究, 2016, 23 (10) :27-35
[4]   产城融合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 [J].
刘欣英 .
经济问题, 2016, (08) :26-29
[5]   泛珠江三角洲经济圈人口与经济的空间分布关系研究 [J].
张磊 ;
武友德 ;
李君 .
西北人口 , 2015, (05) :43-48
[6]   基于产业视角的京津冀都市圈人口有序转移研究 [J].
安锦 ;
薛继亮 .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2015, (02) :83-89
[7]   东京新宿建设城市副中心的经验与启示 [J].
马海涛 ;
罗奎 ;
孙威 ;
王昱 .
世界地理研究, 2014, 23 (01) :103-110
[8]   京津冀地区人口经济状况评价及空间分布模式分析 [J].
郑贞 ;
周祝平 .
人口学刊, 2014, 36 (02) :19-28
[9]   中国人口分布与经济发展空间一致性研究 [J].
封志明 ;
刘晓娜 .
人口与经济, 2013, (02) :3-11
[10]   全球化时代国际大都市城市中心的发展——国际经验与借鉴 [J].
袁海琴 .
国际城市规划, 2007, (05) :7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