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立案前后电子取证规则衔接问题研究——以电子数据证据过程性为视角

被引:21
作者
裴炜
机构
[1]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电子数据证据; 过程性; 信息生命周期; 证据规则衔接;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5.2 [刑事诉讼法];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刑事诉讼法及相关司法解释在规定电子数据证据侦查取证规则的同时,对于行政执法阶段以及犯罪初查阶段的证据效力也予以确认,但三阶段在具体取证规则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基于电子数据证据效力与证据内容的双重过程性,这种差异不可避免损及电子数据的真实性与完整性,并引发后续刑事司法裁判过程中的审查认定困难。基于信息生命周期理论,通过区分电子数据首次接触行为与后续处理行为,在此基础上明确并协调电子数据在刑事立案前后三阶段的取证、保管与传输规则,有助于弱化取证规则差异对于电子数据证据证明力的负面影响,从而从程序规则层面实现电子取证的不同主体、不同阶段之间的协同运作。
引用
收藏
页码:114 / 126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个人信息大数据与刑事正当程序的冲突及其调和 [J].
裴炜 .
法学研究, 2018, 40 (02) :42-61
[2]   电子证据的鉴真问题:基于快播案的反思 [J].
刘品新 .
中外法学, 2017, 29 (01) :89-103
[4]   论行政执法证据在刑事诉讼中的使用——以道路交通违法行为为视角 [J].
万尚庆 .
法学杂志, 2015, 36 (05) :111-119
[5]   行政执法证据“在刑事诉讼中可以作为证据使用”解析 [J].
顾永忠 .
法律适用, 2014, (03) :11-15
[7]   严格证明与自由证明新探 [J].
闵春雷 .
中外法学, 2010, 22 (05) :684-697
[8]   信息生命周期管理研究 [J].
粟湘 ;
郑建明 ;
吴沛 .
情报科学 , 2006, (05) :691-696
[9]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修改与适用[M]. 新华出版社 , 郎胜,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