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辽盆地北部埋藏历史对大庆长垣油藏成藏的控制

被引:16
作者
辛仁臣
蔡希源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海洋地学研究中心
[2]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西北石油勘探指挥部
关键词
埋藏历史; 生油; 排油; 成藏过程; 松辽盆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0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利用 8 90余口钻井资料 ,综合应用埋藏历史、盆地数值模拟、成藏年代学研究方法 ,查明了松辽盆地北部埋藏历史对大庆长垣油藏成藏过程的控制 .松辽盆地北部普遍经历了 3次沉降、2次抬升 .青山口组到嫩江组、四方台组到明水组、新第三系泰康组到第四系沉积时期 ,构成 3次沉降 ,其中以嫩江组沉积后期 (嫩三~五段沉积时期 )和明水组沉积时期沉积速率最大 ,分别达 16 0m/Ma和 180m/Ma .而 2次区域抬升分别发生于嫩江组沉积后和明水组沉积后 ,大庆长垣背斜构造主要是在这 2次构造抬升过程中形成的 .青山口组主力烃源岩具有漫长的生排油历史 ,而且生排烃过程与构造活动及圈闭增长过程在时间和数值上具有良好的匹配关系 .在 73Ma左右和 6 5~ 4 0Ma之间为大庆长垣油藏的成藏高峰期 .盆地沉降过程是油气生成量积累的过程 ,盆地抬升、构造定型阶段是油气排出和成藏高峰期
引用
收藏
页码:457 / 460+472 +472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砂岩储层中自生伊利石定年分析油气藏形成期 [J].
王飞宇 ;
郝石生 ;
雷加锦 .
石油学报, 1998, (02) :51-54+6
[2]   对沉降史基本模型的改进 [J].
刘翠荣 ;
陈发景 .
石油勘探与开发, 1996, (04) :15-19+83-84
[3]  
油气盆地数值模拟方法.[M].石广仁著;.石油工业出版社.2004,
[4]  
松辽盆地油气田形成条件与分布规律.[M].高瑞祺等著;.石油工业出版社.1997,
[5]  
松辽盆地白垩纪石油地层.[M].高瑞祺等著;.石油工业出版社.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