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部及邻区早白垩世裂陷盆地构造演化阶段

被引:157
作者
张岳桥
赵越
董树文
杨农
机构
[1]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江苏南京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北京,北京,北京,北京
关键词
早白垩世; 裂陷作用; 兴—蒙断陷盆地系; 沂沭裂谷系; 构造反转; 中国东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4 [大地构造分区];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早白垩世是中国东部及邻区强烈的伸展裂陷和岩石圈减薄时期。根据裂陷盆地几何形态特征和展布型式 ,将早白垩世裂陷盆地分为泛裂陷型 (燕山—松辽断陷盆地群、蒙古断陷盆地群等 )、狭窄型 (沂沭裂谷系、伊兰—伊通裂谷带 )和菱形状型 (胶莱盆地、三江盆地、鸡西盆地等 ) 3种类型。通过综合分析和对比不同类型裂陷盆地沉积序列和构造演化历史 ,结合郯庐断裂带和秦岭—大别造山带白垩纪构造演化历史的研究成果 ,区分了中国东部早白垩世 2个显著不同的引张裂陷阶段和一个构造挤压反转阶段。早白垩世早期引张裂陷阶段 ( 1 4 0~ 1 2 0Ma)形成了宽广展布的燕山—松辽断陷盆地系和蒙古断陷盆地系 ,沿郯庐断裂带发生右旋走滑活动 ,控制了断裂带西侧南华北伸展走滑盆地和东侧胶莱、三江等和沿敦—密断裂带走滑拉分盆地的发育 ;早白垩世中期引张裂陷阶段 ( 1 2 0~ 1 0 0Ma) ,沿郯庐断裂带中、北段发生裂谷作用 ,形成沂沭裂谷系和伊兰—伊通裂谷带 ;早白垩世晚期 ( 1 0 0~ 90Ma)在区域NW SE向挤压应力场作用下 ,所有早白垩世裂陷盆地发生不同程度的构造反转 ,沿郯庐断裂发生强烈的左旋走滑运动。最后指出 ,太平洋古板块向东亚大陆边缘俯冲诱发的大陆岩石圈底侵作用、拆沉作用、地幔底辟和对流 ,以及来自西部块体
引用
收藏
页码:123 / 133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 [1] 燕山地区中新生代陆内造山作用.[M].崔盛芹等著;.地质出版社.2002,
  • [2] 中国东部大陆裂谷与油气.[M].谯汉生等著;.石油工业出版社.1999,
  • [3] 中国含油气盆地构造.[M].张功成等主编;.石油工业出版社.1999,
  • [4] 构造地质学-岩石圈动力学研究进展.[M].马宗晋等主编;.地震出版社.1999,
  • [5] 辽西及邻区中生代火山岩.[M].陈义贤等著;.地震出版社.1997,
  • [6] 郯庐断裂带早白垩世走滑运动中的构造、岩浆、沉积事件
    朱光
    牛漫兰
    刘国生
    王道轩
    宋传中
    [J]. 地质学报, 2002, (03) : 325 - 334
  • [7] 辽西含鸟化石层同位素年龄讨论——来自磁性地层的证据
    孙知明
    杨振宇
    赵越
    杨天水
    裴军令
    许坤
    [J]. 地质通报, 2002, (01) : 41 - 44
  • [8] 盆地-山岭耦合体系与地球动力学机制
    刘和甫
    [J]. 地球科学, 2001, (06) : 581 - 596
  • [9] 中国东部中新生代裂陷盆地与伸展山岭耦合机制
    刘和甫
    梁慧社
    李晓清
    殷进垠
    朱德丰
    刘立群
    [J]. 地学前缘, 2000, (04) : 477 - 486
  • [10] 论东亚大陆的构造翘变——燕山运动的全球意义
    董树文
    吴锡浩
    吴珍汉
    邓晋福
    高锐
    王成善
    [J]. 地质论评, 2000, (01) : 8 -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