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流水池塘养殖系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与特征

被引:14
作者
吴恢碧 [1 ,2 ]
李谷 [1 ,2 ]
陶玲 [1 ,2 ]
姚延丹 [3 ]
赵巧玲 [4 ]
机构
[1] 农业部淡水鱼类种质资源与生物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
[2]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
[3] 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
[4] 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
关键词
浮游植物; 群落特征; 循环流水池塘养殖系统; 人工湿地;
D O I
10.13300/j.cnki.hnlkxb.2008.05.023
中图分类号
S917 [水产生物学];
学科分类号
0908 ;
摘要
研究了循环流水池塘养殖系统和静态池塘养殖系统中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数量和生物量、多样性特征及群落相似性等,结果表明:养殖初期(6月),循环流水系统中池塘(循环塘)和静态养殖系统中池塘(对照塘)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和数量没有明显差异,均以盘星藻、直链藻占优势,种类相似性水平较高,Jaccard指数在71.2%~83.3%之间变化,生物量在35.3~51.4mg/L之间变动。但在养殖中后期(7~10月),两者差异明显:(1)优势藻类不同,循环塘以小环藻、衣藻、隐藻和裸藻等占优势,而对照塘则以微囊藻、席藻等占优势,种类相似性水平较低,Jaccard指数在40.3%~62.1%之间变化;(2)两者浮游植物数量也存在差异,对照塘波动变化大,循环塘相对较小;(3)循环塘浮游植物的Shannon-Wiener指数、Pielou指数均大于对照塘。聚类分析表明对照塘和循环塘群落相似性水平较低。表明该系统能够改变藻类组成,抑制微囊藻水华暴发,并能调控藻类数量,防止其过度繁殖,保持浮游植物多样性,使池塘生态系统更趋稳定,有利于水产养殖。
引用
收藏
页码:648 / 653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循环水养殖池中浮游生物的群落结构及其动态研究 [J].
吴振斌 ;
张世羊 ;
高云霓 ;
刘爱芬 ;
梁威 .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2007, (01) :90-94
[2]   循环流水型池塘养鱼生态系统设计与构建 [J].
李谷 ;
吴恢碧 ;
姚雁鸿 ;
刘兴国 ;
刘晃 ;
曾梦兆 ;
白遗胜 .
渔业现代化, 2006, (04) :6-7+19
[3]   人工湿地小试系统藻类去除效果的变化研究 [J].
吴振斌 ;
邓平 ;
吴晓辉 ;
成水平 ;
付贵萍 ;
贺锋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5, (02) :229-232
[4]   零排放循环流水水产养殖机械—细菌—草综合水处理系统研究 [J].
泮进明 ;
姜雄辉 .
农业工程学报, 2004, (06) :237-241
[5]   循环流水高密度养鱼防治鱼病的方法 [J].
虞祥发 .
淡水渔业, 1986, (02) :41+22-41
[6]  
内陆水域渔业自然资源调查手册.[M].张觉民;何志辉主编;.农业出版社.1991,
[7]   Simulation of vertical position of buoyancy regulating Microcystis aeruginosa in a shallow eutrophic lake [J].
Wallace, BB ;
Bailey, MC ;
Hamilton, DP .
AQUATIC SCIENCES, 2000, 62 (04) :320-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