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子的回阳救逆量效关系研究

被引:22
作者
邓家刚 [1 ]
范丽丽 [1 ]
郝二伟 [2 ]
覃骊兰 [1 ]
杜正彩 [1 ]
机构
[1] 广西中医学院药学院
[2] 山东中医院大学基础医学院
关键词
附子; 回阳救逆; 量效关系; 相关性;
D O I
10.13422/j.cnki.syfjx.2010.09.021
中图分类号
R285.5 [中药实验药理];
学科分类号
1008 ;
摘要
目的:探讨附子回阳救逆功效的量效关系,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客观实验依据。方法:制备附子供试药液,采用低钙任氏液建立离体蛙心心衰模型,测定振幅增长;建立肾阳虚小鼠模型,测定血浆环磷酸腺苷(c-AMP)、环磷酸鸟苷(c-GMP)、内皮素(ET)及免疫器官胸腺、脾脏指数,统计实验数据绘制量效曲线,线性回归分析剂量与相应实验指标的相关性。结果:附子能有效增强离体正常及心衰蛙心心肌收缩力,且在一定范围内给药剂量与此效应存在良好线性相关;与模型组相比附子能有效降低肾阳虚小鼠血浆c-GMP,ET,升高c-AMP,c-AMP/c-GMP值,增加胸腺、脾脏指数,改善阳虚体征,且在0.72~5.78 g·kg-1剂量与c-GMP,c-AMP/c-GMP、胸腺指数、脾脏指数分别呈良好线性关系,在0.72~7.22 g·kg-1剂量与c-AMP呈良好线性关系,在0.72~4.33 g·kg-1剂量与ET呈良好线性关系。结论:附子回阳救逆功效显著,且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存在量效关系,一旦超出相应剂量范围易出现毒性反应,影响动物存活,多实验剂量换算提示附子临证的安全剂量范围可能为5.56~44.44 g·d-1。
引用
收藏
页码:150 / 154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附子镇痛作用量效关系的实验研究 [J].
邓家刚 ;
范丽丽 ;
杨柯 ;
杜正彩 ;
兰太进 .
中华中医药学刊 , 2009, (11) :2249-2251
[2]   四逆汤对离体蛙心收缩性能的影响 [J].
宁康健 ;
张永虎 ;
吕锦芳 ;
程郁昕 ;
金光明 .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08, (09) :38-41
[3]   张仲景运用附子浅析 [J].
蔡秋杰 ;
曹洪欣 .
中医药信息, 2006, (02) :52-53
[4]   肾阳虚证动物模型规范化研究中诊断指标选择的初步探讨 [J].
陈英华 ;
欧阳轶强 ;
孙琪 ;
陈嘉 ;
邹移海 .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03, (10) :26-30
[5]   从吴佩衡临床经验探析附子的临床应用 [J].
吴韵敏 .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03, (01) :43-45
[6]   肾阳虚动物模型的研究概况 [J].
吴启端 ;
熊带水 ;
梁文能 .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01, (06) :54-56
[7]   《金匮要略》药物剂量的使用探讨 [J].
徐成贺 ;
赵体浩 .
国医论坛, 2000, (05) :4-5
[8]   阳虚的内在实质研究回顾与展望 [J].
李东涛 ;
田济远 ;
王守海 ;
栾晖 .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0, (13) :1213-1215
[9]  
药理学实验[M]. 人民卫生出版社 , 章元沛主编,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