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道梁地区土壤热状况的讨论

被引:16
作者
李韧
季国良
李述训
杨文
赵剑琦
周晓平
吕兰芝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兰州
[3] 兰州
[4] 兰州
关键词
土壤温度梯度; 土壤热通量; 净辐射; 季节性冻融层;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52 [土壤物理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利用五道梁1994-1999年之辐射观测资料及0cm地温资料,结合五道梁附近的较深层的地温观测资料,从土壤温度梯度、土壤热通量、土壤导热率、地表净辐射、季节性冻土的融化深度以及2.0m地温的变化等方面分析了五道梁地区的土壤热状况。通过计算分析,得到(1)该地区土壤温度梯度5至8月份为负,10月份至来年3月份为正;(2)土壤热通量的变化规律与土壤温度梯度一致;(3)土壤导热率呈双峰型,4月份最大,9月份次大;(4)土壤温度梯度与地表净辐射负相关,线性相关系数达-0.95;(5)季节冻融层的融化深度有增大的趋势;2.0m处地温有增大的趋势。
引用
收藏
页码:5 / 9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藏北高原地面加热场的变化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J].
季国良 ;
时兴和 ;
高务祥 .
高原气象, 2001, (03) :239-244
[2]   青藏高原地表热状况的卫星资料分析 [J].
江灏 ;
王可丽 .
高原气象, 2000, (03) :323-330
[3]   青藏高原五道梁附近多年冻土活动层冻结和融化过程 [J].
赵林 ;
程国栋 ;
李述训 ;
赵新民 ;
王绍令 .
科学通报, 2000, (11) :1205-1211
[4]   青藏高原能量收支观测实验的新进展 [J].
季国良 .
高原气象 , 1999, (03) :333-340
[5]   藏北高原地面加热场的季节变化 [J].
季国良 ;
邹基玲 ;
吕兰芝 ;
不详 .
高原气象 , 1997, (01) :2-10
[6]   1983年夏季青藏高原地区的地面和大气加热场 [J].
季国良 ;
蒲明 ;
席蕴玉 ;
不详 .
高原气象 , 1986, (02) :155-166
[7]   1982—1983年青藏高原热源野外考察概况 [J].
季国良 ;
姚兰昌 ;
王文华 .
高原气象, 1985, (S2) :1-9
[8]  
农业生态环境研究[M]. 气象出版社 , 中国科学院北京农业生态系统试验站编, 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