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理论应立足国情

被引:17
作者
魏立华
机构
[1]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
关键词
中国; 城市规划理论; 国情;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U981 [规划理论与方法];
学科分类号
0814 ; 082803 ; 0833 ;
摘要
1980年代以来的中国城市规划实践已到了“归纳、总结、锤炼、提升”的时候了,着力营建适合于中国国情、城市化特点与城市问题的城市规划理论成为时势所需。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条件下城市(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和社会经济转型期城市“新自由主义”经济的盛行对中国城市规划影响甚巨,但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公平正日益受到重视,“城市不是放大了的建筑”.建筑学的工具理性与地理学的地域思维相交融,并结合经济学、社会学、人类学、管理学、生态学的人文关怀,城市规划才能为构建城市循环经济与和谐社会发挥更切实的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54 / 58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1]   “城中村”:存续前提下的转型——兼论“城中村”改造的可行性模式 [J].
魏立华 ;
闫小培 .
城市规划, 2005, (07) :9-13+56
[2]   从“零地价”看珠江三角洲的城市化及其城市规划绩效 [J].
魏立华 ;
丛艳国 ;
不详 .
规划师 , 2005, (04) :8-13
[4]   企业家城市:城市发展理论的内涵及其批判 [J].
栾峰 ;
何丹 .
城市规划学刊, 2005, (02) :50-54
[6]   从学科交叉探讨中国城市规划的基础理论 [J].
诸大建 ;
易华 .
城市规划学刊, 2005, (01) :21-23
[7]   中国国情与城市发展 [J].
董鉴泓 .
城市规划学刊, 2005, (01) :7-9
[8]   市场经济下中国城市规划理论发展的逻辑 [J].
朱介鸣 .
城市规划学刊, 2005, (01) :10-15
[9]   中国城市规划的理论与实践问题思考 [J].
段进 .
城市规划学刊, 2005, (01) :24-27
[10]   城市规划本质的回归 [J].
马武定 .
城市规划学刊, 2005, (01) :1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