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分子质量的变化分析臭氧活性炭工艺

被引:26
作者
汪力
高乃云
朱斌
董秉直
机构
[1] 同济大学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
[2] 上海自来水闵行公司
[3] 同济大学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 上海
[4] 上海
关键词
给水处理; MW分布; 臭氧活性炭; 溶解性有机物; UV254值;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U991 [给水工程(上水道工程)];
学科分类号
0815 ;
摘要
为了解臭氧活性炭工艺的机理并优化运行条件,采用臭氧活性炭处理黄浦江原水,分析了原水及经不同工艺单元处理后溶解性有机物 (DOM)分子质量 (MW)的变化。结果表明:黄浦江原水中的DOM主要为小分子有机物;臭氧对大分子有机物的氧化分解作用明显强于对小分子有机物的氧化作用;MW<1ku的有机物经臭氧氧化后则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增加;混凝、沉淀、过滤对MW>3ku的大分子有机物去除效果较好,而对MW<3ku的小分子有机物去除效果较差;生物活性炭单元能有效去除MW为 31ku和MW<1ku的小分子有机物;臭氧氧化与活性炭吸附在去除不同MW有机物的过程中有很好的互补性,从而使该工艺能有效去除原水中的DOM。
引用
收藏
页码:12 / 16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上海源水中DOM的分子质量及去除特性 [J].
高乃云 ;
李富生 ;
汤浅晶 ;
乐林生 ;
周云 .
中国给水排水, 2001, (12) :13-17
[2]   黄浦江水源的溶解性有机物分子量分布变化的特点 [J].
董秉直 ;
曹达文 ;
范瑾初 ;
李景华 ;
徐强 .
环境科学学报, 2001, (05) :553-556
[3]  
饮用水深度处理技术[M]. 化学工业出版社 , 王琳, 2002
[4]  
微污染水源饮用水处理[M].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王占生, 1999